沈陽的大二環(huán)上的長江街與白山路崗已經安裝了信號燈自適應系統(tǒng),交通信號燈可以被車流控制。交通路口的通信方式由傳統(tǒng)的固定燈控制車流轉變?yōu)楦又悄艿能嚵髁靠刂菩盘枱舻姆绞健_@種“自適應信號控制”其實是一種信號控制的方式,通過將感知技術的磁敏車輛檢測器埋在地下,實時感應車流變化情況,適時調整不同方向信號燈周期。
沈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科研處信號科民警關彩霞介紹,總體上來說,目前信號控制的方式有三種,即實時控制、感應控制、自適應控制。其中“自適應信號”是一種比較高端控制方式,但它的實現也有限制條件,那就是必須要有磁敏車輛檢測器,這種線圈是埋在距離路口1至2米的地下裝置,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根據道路車流量的變化,適時調整不同方向信號燈的周期,某個區(qū)域的信號燈都能實現自控或者人工控制,主要用于平峰時段且該路段車流量處于中低水平的路段,它的優(yōu)點是可以有效地避免駕駛員空等信號的尷尬局面。目前部分交通崗已經實現感應控制,比如長江街香爐山路崗、長江街白山路崗、南京南街砂陽路崗等都是感應信號,哪個方向流量大哪個方向信號周期就長。
“接下來,我們將在沈陽市逐步推廣這種信號控制模式,完善控制系統(tǒng)。”關彩霞稱,目前使用的感知技術的第三代交通信息采集技術產品全國領先,全市主城區(qū)1313處路口中有690處都可以在指揮中心內進行控制,其余未安裝該系統(tǒng)河產品的信號燈只能由路面的執(zhí)勤民警進行人工調節(jié)。另外,在這個系統(tǒng)基礎上,沈陽獨創(chuàng)了“雙向綠波”信號控制,可快速緩解道路交通壓力。同時綜合應用“紅波”、“流域”、“可變車道”、“潮汐”等信號控制模式,使道路通行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該產品的使用,實現沈陽交通信號系統(tǒng)感知的自適應控制,通過感知車流數量,調整信號燈周期,避免駕駛員空等信號的尷尬局面。
交警支隊科研處交通專家魏朝輝介紹,“信號燈也像人一樣有思想。利用這套系統(tǒng),對道路交通流數據進行綜合采集分析,實現根據流量變化、時間變化、特殊天氣、節(jié)假日等制作不同道路協(xié)調、配時方案。說簡單一點,就是在地表以下安裝磁敏車輛檢測器,偵測到某一時段的車流量,傳輸到計算機后,輸入相關的方案和模式,今后每到這個時段,計算機會根據數據自動調整路口方向的紅綠燈時長。”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fā)展以及業(yè)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yè)、機構、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