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考察系列——新加坡道路交通系統
新加坡的交通系統一直是國內城市學習的典范。2014年11月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交通規劃設計院一行前往新加坡進行考察。考察期間與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相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對新加坡交通狀況進行實地調研。本平臺將會分幾期分享考察的成果,這一期的成果主要分析新加坡道路交通系統。
一、新加坡概況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邦,位于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東馬來西亞相隔。新加坡面積715平方公里,人口540萬(2013年),人口密度7588平方公里(上海外環以內面積650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萬,人口密度16828,是新加坡的2倍多)
二、新加坡路網交通總體狀況
機動車擁有量:新加坡機動車總量97萬,其中小汽車62萬。機動車的千人擁有率是179輛/千人。運行情況:> 95% 的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在繁忙期沒有擁堵現象,高速公路車速 > 60km/h。新加坡的道路交通高峰期間的運行車速可以達到28.5km/h,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
三、管理道路交通措施
新加坡的道路交通狀況明顯高于其他地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為了能夠減少對私人小汽車的依賴,新加坡綜合交通規劃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幫助管理道路交通。這些措施包括完善提升道路交通系統和網絡、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嚴格監控新加坡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上調道路使用費。
(一)完善提升道路交通系統和網絡
l大規模的道路交通設施建設:新加坡在70~80年代也進行了大規模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完善的道路體系。目前新加坡道路長度3,400 km,其中快速路 166 km,道路網密度為5公里/平方公里。
l 精細化的道路交通管理:進行90年代以后,隨著大規模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完成,逐步進入了精細化的道路交通管理階段。
精細化的路口管理
精細化的路段管理
精細化的道路管理
看到這個標志,轉彎車輛自然就減速了
宜人的慢行空間設計
(二)提升道路交通安全
設置分隔帶的支小道路
隆起的道路設計
綠化的立體的行人過街設施
(三)以人為本的交通設計
嚴格的轉彎車輛讓行人:在新加坡,轉彎(新加坡是左側行駛)的車輛是嚴格避讓行人的。在路口,行人享有優先權。剛到新加坡的時候,過馬路我們都是”左顧右看”,后來發現只要進入人行橫道,那是非常的安全,“媽媽zai也不用擔心我過馬路了”。
看,我們的領導體驗到了“以人為本”的樂趣
圖中紅色和黑色的機動車是轉彎車輛
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規定機動車轉彎讓行人,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往往無法實施。這一方面與交通出行者的素質有關,另一方面與我國城市的交通特征有較大關系。新加坡由于天氣炎熱,非機動車(含電動自行車)比較少。但是國內的非機動車量較大,尤其是電動自行車。在一些大路口,如果嚴格按照讓行規則,機動車根本就無法轉彎。
上海路口交通狀況-機動車與非機動車
右轉信號控制
上海目前針對大路口轉彎車輛與非機動車與行人沖突的解決辦法就是加上右轉信號燈。在非機動車與行人流量較大的路口,設置右轉信號燈,直行放行的情況下,行人與非機動車先通行10~15秒(這樣大量積聚的行人和非機動車可以優先通行),再放行右轉車輛,減少右轉機動車與行人、非機動車的交通干擾??傮w來看,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四平路-中山北二路路口
(三)嚴格監控新加坡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
新加坡政府采用車輛配額系統(VehicleQuota System,以下簡稱VQS),對每年增加的車輛數量進行控制,任何想要擁有一輛汽車的人,首先必須去競投擁車證,而擁車證有個10年的使用年限。(10年期限)擁車證每個月發放的數量有限,總是超過供給的需求推升著價格,讓很多人都無法負擔。近幾年,新加坡擁車證的價格上升了很多,最便宜類的汽車擁車證也要到七八萬新元,這樣的價格幾乎可以在當地購買一套兩室一廳的組屋(10萬到15萬新元)。
對于新加坡人來說,擁有一輛車是個昂貴的夢想。不過,對于新加坡政府來說,自1990年實施車輛配額系統、拍賣擁車證以來,控制車輛增長的效果卻頗為明顯,2009年之前,新加坡每年車輛凈增長率一直控制在原定的3%的目標,現在,新加坡的車輛凈增長率已經降到0.5%的低水平。
(四)上調道路使用費
控制車輛增長是新加坡政府治理道路擁堵的主要方法,新加坡也采用了其他多種方式,減少人們在高峰時段使用汽車。新加坡陸路交通局的官方說法是,除了車輛配額系統,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是新加坡交通持續發展的另一個基石。
在新加坡市區的車道上,常常可以看到道路上方橫架著一個鐵牌子,上面藍底白字,寫著大大的“ERP”,而白色書寫的“ERP”下面是個長方形的顯示屏,上面間隔顯示著各種類型的車輛在選定時段經過這個電子收費閘門時,需要繳納的費用。
每輛新加坡出租車上都會安裝ERP計費系統,每次經過公路電子收費閘門時,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會自動繳費。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不僅可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收取不同類型車輛的不同費用,而且ERP費用能根據交通情況進行調整。
這個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是1998年4月開始實施的,之前采用的是區域通行券系統(ALS)和道路收費系統(RPS),但這兩種均需要采用人工操作,效率和覆蓋面積都受到很大限制。盡管這些系統的基本目的都一樣,但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在管理交通流量上效率更高。安裝監測器可以錄下未繳費車輛,通過這種手段強制實行收費。迄今為止,新加坡大約有70萬車輛安裝了ERP計費系統,約占總量的96%。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