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APEC會議于11月11日圓滿落幕,浩浩蕩蕩的北京"APEC模式"治堵重措也將于今日(12日)完全結束,這也意味著北京的道路"暢通模式"即將關閉。
APEC會議期間,北京自11月3日至12日實行單雙號限行政策,全市交通運行指數不到2,直接下降至50%甚至70%,特別是6日以后,北京道路處于"完全暢通"狀態,上班族的上班時間普遍減少30%-40%。這種久違的"暢通感",讓不少北京市民直呼:應該長期實行單雙號限行方式!
但"北京治堵"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否真的只能靠這種方式解決?這種治堵模式是否會取代北京目前的限行政策?
有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擁有汽車總量為537.1萬輛,并且還在增加,什么時候達到飽和不再發展,目前似乎無法預測,北京市到底能夠容納多少機動車,似乎也缺少來自官方的權威說法。但是顯然,北京的交通擁堵狀況,與北京擁有龐大的汽車數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為2114.8萬人,未來還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會購置汽車,這無疑會讓北京治堵之路更加嚴峻。
其實早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就進行了單雙號限行政策,當時的效果也很明顯,但當時北京汽車保有量為350萬輛,比現在要少得多,顯然目前北京的交通狀況較08年更為擁堵。如果北京汽車數量繼續攀升,而城市道路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那么這種看似是權宜之計的"單雙號限行"政策的長期實行似乎并不是沒有可能。
過多的車輛和人口讓北京成為擁堵之都,首都變"首堵",但是其實這種都市病并非"無藥可醫",世界各國的城市治堵"招式"我們都可以借鑒。從東京發達的軌道交通網,到倫敦水、陸、地下龐大的交通體系,再到洛杉磯整合規劃交通資源等治堵"招式"總結看來,不管是完善城市交通路網,還是建設龐大的公共交通體系,更或者是科學掌控道路通行狀態,都離不開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這無不在提醒我們,治堵之道,必須借助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力量。
北京的交通部門可以借助此次APEC期間的交通數據,整合分析,研究治堵新招,借助科技力量,來對交通進行智能化控管。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