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合肥高鐵南站正式啟用。該站將成為與上海虹橋站、杭州東站、南京南站并列的“華東地區四大樞紐車站”之一。近年來,合肥市把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與城市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全方位構建“水陸空”立體大交通。新橋機場啟航、新汽車客運西站迎客、合肥港啟航、地鐵時代走來……如今,合肥市各類交通運輸形式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正在形成加快建設、不斷加密、大開大闔的交通格局,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已經顯現。
在近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合肥市被列入14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名單。根據合肥市的一系列交通規劃,全市將形成“7高鐵4普鐵3城際5市域”總體布局;不僅通往國內各大城市有更密集的鐵路網,更能形成以合肥主城為中心的放射狀市域軌道網絡。
合肥已經跨入“高鐵時代”。高鐵讓該市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的時空距離越來越短,連通東西南北的鐵路大動脈正在逐漸延伸。東有合寧線連接南京、上海,西有合武線通往武漢、成都,北有合蚌高鐵直通北京,南向將通過京福高鐵連通江西、福建。合肥南站投運后,乘客乘坐高鐵,可實現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武漢、上海,3小時到寧波,4小時到長沙……“1234”高速鐵路網逐漸架構起來。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已啟用一年多。在未來規劃中的長江下游機場群里,將實施合肥機場擴建工程。今后,合肥市將建設新橋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增加國際航線,提高航班密度,啟動建設廬江、肥東、長豐、巢湖等通用機場,爭創通用航空運營試點。截至目前,合肥市已開通了9條國際航線,今年新開通了合肥至法蘭克福的航線。合肥市還將積極推動合肥至洛杉磯(或舊金山)、莫斯科、巴黎、澳大利亞、巴西和南非等地直航航線,使新橋機場的航線逐步覆蓋各大洲。
便捷的水運,正引領合肥闊步邁向通江達海時代。合肥港綜合碼頭啟用后,合肥水運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5萬標箱、7.03萬標箱、10萬標箱,合肥港國際集裝箱碼頭自2010年底開港運營以來,2011年至2013年集裝箱吞吐量實現“三級跳”,到今年底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5萬標箱。目前,合肥港申報二類水運開放口岸已正式獲批,綜合碼頭二期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年吞吐能力將達到50萬標箱。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合肥市以戰略性、前瞻性的眼光,把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構筑全方位現代化立體大交通格局,為推動經濟新一輪騰飛提供了強大“引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