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南京青奧會交通安全暢通,南京公安交管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為南京青奧會的圓滿舉行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交通保障,探索出信息化時代重大活動城市交通安全暢通保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的經驗,無論是對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還是重大活動城市交通安保工作,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2014年8月16日至28日,舉世矚目的“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南京青奧會”)在南京圓滿舉行!
本屆青奧會歷時13天,共有204個國家的38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是參賽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國際體育大賽之一。
國家主席習近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出席了南京青奧會開幕式;李克強總理出席了閉幕式。
南京青奧會是一屆高規格、高水平、高質量、高后勤保障的青奧會。為保障南京青奧會交通安全暢通,南京交警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為南京青奧會的圓滿舉行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交通保障,探索出信息化時代重大活動城市交通安全暢通保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為此,本刊記者專赴南京,采訪了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副局長鞠京民。
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副局長鞠京民
《ITS智能交通》:請介紹一下目前南京市的道路交通和交通安全情況。
鞠京民:南京市常住人口818萬,道路總長110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0公里,市區快速路44條,主次干道512條,支路街巷1244條,建成區人均道路面積20.14平方米。截止2014年8月20日,全市共有機動車195.58萬輛,其中包括私人小型客車132.38萬輛,機動車駕駛人244.54萬名,平均每4個人擁有一輛車、每3個人中就有一名駕駛員。市區共有信號燈路口1431處,各類交通標志標牌4.58萬套,標線251.5萬平方米。
《ITS智能交通》:城市交通是否安全暢通,不但反映出城市的效率,同時也體現出城市的管理水平。南京交警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緩解當前的城市交通壓力?
鞠京民: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南京市道路交通需求急劇增加。為緩解當前的城市交通壓力,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強化組織架構建設。南京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由分管市長負責,公安牽頭,各職能部門和區縣政府參加的道路交通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后于2011年調整成立了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委員會,由市規劃、住建、交通運輸等20個部門以及13個區(縣)分工負責,公安交管局參與,形成了高位協調聯動態勢。
2、完善交通規劃管理。交通規劃整體目標是通過進一步優化南京整體功能布局,將配套設施向“一城三區”傾斜,加快構建新城區和提升外圍城區。公安交管部門通過參與對大型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對涉及交通項目施加決策影響,完善交通規劃流程。
3、科學調控核心區交通。為改變市民出行方式,減小中心區域交通吸引總量,今年6月15日起,我市出臺《南京市停車收費管理規定》,將全市分為四個等級區域,提高了核心區停車收費標準。同時,公安交管部門不斷加大人員投入和工作力度,對違停車輛進行集中整治,對駕駛人依法處以100元罰款并記3分。政策實施以來,核心區每日車流量至少減少了1.4萬-1.8萬輛,主城區違停數量也大幅減少,交通調控措施取得明顯成效。
4、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目前我市正在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建成共有55條、總長232.9公里的公交專用道,基本形成了連環成網的公交專用道網絡,且目前已有5條地鐵線路投入運營,總里程達180.2公里。同時由南京公安交管局牽頭開發建設的南京市信號聯網與地面公交優先項目一期已于今年7月31日正式上線運行,試點區域公交車輛交叉口停車次數降低了15%,交叉口停車時間降低了30%以上。
5、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打造南京交管微博群、微信群、“云媒體”視訊網等特色品牌,并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建立交通安全語音播報提示系統,搭建人員入境短信提醒平臺,全面提升交通參與者交通文明意識。
6、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斷頭路,進一步完善主骨架道路網;改造微循環,增加路網密度;釋放道路空間,進一步分擔干道交通壓力。提升快速路建設,進一步發揮快速通道作用,加快推進緯七路東進,啟動揚子江大道改造工程,為緯三路過江通道通車做好準備。
7、加快智能交通建設。通過“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合作發展、競爭共贏”的發展模式,設計并應用了“一大信息服務平臺、五大綜合應用系統、六大關鍵支撐體系”。建成全市統籌聯動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實現可視化指揮調度、交通信號中央管控、交通流遠程誘導、高清監控網絡,提高全市交通管理水平。
8、嚴格依法管理交通。堅持日常管理與專項治理相結合,做到逢違必究,執法必嚴,維護法律嚴肅性。樹立信息主導勤務理念,建立警情變化與警力部署同步勤務模式,精確科學部署警力,最大限度發揮崗勤民警效能。目前,南京主城697個路口,高峰期間警力覆蓋率已經達到60%以上。
鞠京民副局長正在介紹青奧交通安保工作情況(劉正全 拍攝)
《ITS智能交通》:南京青奧對南京城市交通管理無疑是一次大考。為保障南京青奧會交通安全暢通,南京交警都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鞠京民:2014年8月16日至28日,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南京舉行。青奧會是江蘇省、南京市承辦的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國際體育盛會。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10位外國元首及十余位中央領導、重要嘉賓出席開閉幕式。來自世界各國的38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比賽,注冊人員9萬名,觀摩人員80萬人。特別是開幕式當天,南京奧體中心現場總人數達到9萬人,包括國際奧委會大家庭、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國際國內技術官員以及國內外受邀嘉賓、國內外記者、演職人員、志愿者、安保人員、普通觀眾、工作人員等。
南京市公安局周寧副局長在青奧交通安保指揮調度中心發布命令(劉正全 拍攝)
這是我市承辦的最高規格國際性賽事,交通安保工作任務艱巨,壓力前所未有。為了保障青奧會期間城市交通和青奧交通的安全、順暢、有序運行,盡最大限度確保市民的正常出行,按照“低碳綠色快出行,安全有序不擾民”的總體理念,我局在進行大量調研和基礎信息采集的基礎上,制定了八項交通保障措施:
1、增休調休政策。開幕式前一天國內外嘉賓、國際奧委會官員、技術官員來寧較為密集,經市政府批準,當天南京市級機關、事業單位調休一天。青奧會閉幕式舉行當天,市政府批準增休一天。據統計,兩天調休使全市機動車出行減少了約26萬輛次。
2、公交免費服務。為鼓勵觀眾乘坐公共交通,當天觀賽的觀眾憑門票、青奧會注冊人員和志愿者憑“身份注冊卡”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地鐵、有軌電車、輪渡等公共交通工具。
3、設置青奧車輛通道。新增5條青奧車輛通道,并借用城區現有的12條公交專用道,構建全長117公里的“青奧快速通道網”,有效保障了青奧賽事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的順暢運行。
4、南京市停駛部分公車。提前研究規劃、加大宣傳過境、市內市民社會車輛出行攻略和引導出行方式,倡導南京市民私車自愿報停。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在滿足正常公務出行的前提下,停駛30%的公車,緩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壓力,并為倡導南京市民積極參與自愿停駛機動車活動起到表率作用。
5、實施分級管控。青奧會開閉幕式通過設立三級管控圈:核心區、控制區、分流區,分類管控機動車輛出行,通過“因地施策、因賽施策”實施多層次的交通控制措施,保障場館周邊賽會交通順暢運行,最大限度降低對社會車輛的影響。
6、控制進寧車輛。提請上海、浙江、山東、安徽三省一市及江蘇其他12個市配合開展遠程誘導分流工作(規劃設計7個方向、22條繞行線路),在轄區高速公路對途經車輛進行遠端誘導分流,并通過電臺、網絡、高速公路可變情報板等方式發布交通誘導信息,引導途經南京車輛在青奧會期間繞行,避開南京城區。圍繞“環省、環寧、跨江”總體架構,設置全市陸路32個公安檢查站點,開展進寧車輛安檢工作,同時,加強道路交通遠程分流和客運車輛源頭安檢。通過“青奧進寧安檢一日卡”檢查登記發放、危化品車輛檢查等工作,共同構筑南京青奧會“護城河安保圈”。
7、差別化管制危險品運輸車輛通行。賽事期間暫停劇毒等特殊危險品運輸;對涉及國計民生,城市正常生產、生活需要的油汽、天然氣等普通危險品運輸,原則上夜間運輸,有特殊需要的,通過賽事安保部門嚴格審批后,按交管部門指定時間、線路和速度運輸。
8、多形式多方位的交通宣傳。讓市民及時了解相關信息,是青奧會一系列交通組織措施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青奧會前,特別針對交通控制區內單位居民,通過宣傳管控政策,分別研究制定15條開幕式、17條閉幕式當天社會車輛出行攻略,有重點、分層次、大密度地開展社會宣傳,保障各項交通組織措施的有效實施,確保社會面交通平穩有序。
為推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局專門成立了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交通安保協調小組,由市公安局副局長周寧任總指揮,市公安局交管局局長葉堅任組長,市公安局交管局副局長鞠京民任副組長。小組由交管局秩序科、科研室、機動大隊、宣傳科等骨干人員組成。
交管局葉堅局長正在主持召開青奧交通安保工作會議(劉正全 拍攝)
南京市公安局周寧副局長在青奧安保交通分指揮部檢查指導工作(劉正全 拍攝)
在協調小組的統一指揮的協調下,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南京青奧會的圓滿舉行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交通保障。
《ITS智能交通》:南京交警在南京青奧交通安全暢通保障工作中都運用了哪些先進技術?這些技術發揮的效能如何?
鞠京民:青奧賽事期間,主要應用了以下五項交通管理信息化系統,為賽事成功舉辦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是青奧交通安保指揮調度系統。該系統以南京市公安局地理信息(PGIS)為基礎,集成電子監控系統、交通勤務系統等,快速處置各種交通意外事件,對路面交通進行實時監測、實時管控和應急調度,實現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可視化、定量化、遠程化、實時化。青奧會開、閉幕式及賽事期間,交通安保指揮部多次應用該模塊,及時處置各類突發交通事件,確保開閉幕式車隊運行狀態實時監控,充分展現系統實時調控的優勢,圓滿完成了在開閉幕式交通安保工作承擔的任務。
二是交管局高清監控平臺。青奧期間,該系統保證了賽事重點區域、重點道路、場館周邊、青奧線路監控圖像“可視、可控、可調度”。通過對全市1260個路口進行實時監控,重點路段路況、各公安檢查站圖像全面掌握,形成全線視頻接力,隨時掌握任務車隊通行情況,了解交通場站車輛集結狀態以及重點場館周邊人流、車輛狀況,為警力調配、管控應急提供現場實時圖像。
三是南京市交通信號聯網與地面公交優先控制系統。該項目率先創新應用多項先進技術,在河西地區及青奧路線上實現269個路口信號機升級聯網,率先在河西地區道路實現對有軌電車、600輛公交車、100輛青奧專線班車輛優先通行需求,開發了區域、干線、路口三層優先控制技術,填補了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空白,得到部交管局領導充分肯定。
四是城市智能交通誘導系統。該系統通過集成浮動車、射頻點位、圖像監控、122接處警、民警上報、微波點位、廣播臺、互聯網用戶反饋等信息來源,研判道路通行狀況,及時發現交通事件。青奧期間,每天通過118114語音平臺共提供語音指路服務1000余次;日均通過短信平臺提供短信指路服務500次;通過南京交通臺等廣播電臺向100余萬駕駛員聽眾及時發布交通信息。
五是無線移動檢查通系統。為全市32個公安檢查站啟用了“檢查通”,實現人員二代身份證自動比對、車輛快速核查等功能,并自動將核查結果上傳至市局平臺,大大縮減了單個人員比對核查的時間。青奧期間,該系統共核查車輛5239輛,核查人員64467人,核查出交通違法未處理車輛322輛,在逃人員17人,涉毒人員101人。
科技保暢通(賀志斌 拍攝)
《ITS智能交通》:通過這次青奧會的成功舉辦,南京交警在大型國際活動城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中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
鞠京民: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實施,確保了南京青奧會的交通安全和暢通,實現了“沒有單雙號限行、限牌措施,充分引導市民公共交通綠色出行,保障城市交通正常運轉,盡量避免影響通行,最大限度減少干擾”,真正做到賽事交通與社會交通的和諧統一。
在青奧交通安保中,科技信息化平臺作為指揮管理的“中流砥柱”,經受了大賽實戰檢驗,有效發揮了核心作用。
一是堅持科學規劃和需求調研。面向應用,面向實戰是智能交通管理的最終目標,交通管理科技建設專業性強、技術性強,從需求設計階段就要高度注重系統的實用性、易用性、兼容性。交管局從需求調研階段與東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規劃設計院合作,多次赴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相關企業,就青奧交通組織保障、青奧智能交通建設等與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部局、省廳、市局領導先后對我局科技支撐工作作出指示。為了解城市交通出行情況、掌握交通管理難點、分析信息系統開發需求,設計了青奧會交通管理整體方案與開閉幕式的模擬仿真。為青奧組委各部門具體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各類信息系統的開發奠定了科學基礎。
二是系統開發與實戰應用并舉。多年來,交管局堅持“以應用促建設,以實戰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發揮科技部門優勢,扮演系統開發組織和引導者的角色。將項目分工責任到人,節點細化到天,推進了各項系統建設開發任務。青奧會開閉幕式中,“青奧交通安保指揮調度平臺”的成功應用與多次的演練應用密不可分,科學設置要人警衛線路,高效應對線路變化,根據國際奧委會要求即時調整開幕式進場時間順序,實現要人車隊間隔1分鐘發車、1.5分鐘抵達,沒有發生一起失誤,全面提高對城市路網運行的調控和快速反應能力。
三是信息匯聚與管理應用同步。科技信息化建設是深化“三項建設”暨“三項重點工作”的重要載體,目前信息主導警務意識已深入人心。面對海量的社會信息,在完善信息采集的同時,如何做好信息的處理應用則更顯關鍵。青奧會前,交管局接入市局監控點位6439處,整合了32個公安檢查站159路監控信息,采集了28處青奧會官方指定駐地、39個青奧場館、407個停車場、150公里青奧線路的全景圖像。同時,PGIS平臺實現了多系統的功能融合和信息匯聚,應用其開展指揮調度、輔助決策、勤務管理等功能,構建適宜的應急指揮模式、聯勤機制和多部門聯動機制,達到交通事件快速反應處置目標,提高交管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ITS智能交通》:請結合南京市的具體情況,談談大數據在智能交通建設和管理中的作用。
鞠京民:在大數據時代,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提高對情報的搜集研判、對數據整合挖掘的能力。
從緩解交通擁堵方面來看。城市交通管理的根本在于交通需求和供給的平衡,由于交通需求具有持續增長、突發性的特點,道路供給往往無法跟上需求增長的腳步,而運用大數據開展交通管理研究,能夠制定相應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從而提升道路的使用效率。
從科學勤務部署方面來看。公安交管部門可以結合公安地理信息系統,分析當前警情信息庫中的數據,掌握各類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等警情信息的空間分布與時間規律,動態調整警力部署,提高交通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實現警力的最佳配置利用。
從交通控制誘導方面來看。可對RFID、微波、視頻、環形線圈等多種方式的交通流采集信息,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進行多源信息的匯聚融合,根據區域內交通流量,實現交通信號的協調自適應控制與誘導干預,實現區域內交通信號控制、誘導信息發布的智能協同,從而提升整體路網的通行能力。
《ITS智能交通》:未來,南京交通管理工作的重點是什么?有什么遠景規劃?
鞠京民:下一步,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將深入貫徹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上級部門總體要求,結合南京實際,進一步創新理念思路,發揮青奧安保堅韌作風,加強科學組織,強化管理措施,著力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按照“立足長遠,狠抓當前,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原則,推進交通管理工作開展。一是要著力強化秩序管控。要鞏固青奧會工作成果加強路面巡查整治,切實發揮兩級指揮調度平臺扁平化調度調控作用。提升路口秩序管控水平,將示范崗建設與路口秩序管控有機結合,加強重點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提高設施建設維護水平。二是要著力防范交通事故。要全面加強重點車輛、駕駛人的源頭監管,全面排查整改道路安全隱患,及時增設完善路面警示標識等設施,強化源頭防范,全力預防壓降重特大交通事故。三是要著力推進科技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意識,在青奧會智能交通保障體系成功應用的基礎上,創新構建現代交通管理機制,緊密結合科技信息化建設應用實際,主動適應“網絡化”、“扁平化”、“整合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有效提高駕馭交通管理復雜形勢的能力。
采訪后記:
此次采訪,得到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葉堅局長的大力支持,不但安排全程參與南京青奧會交通安保協調指揮、擔任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交通安保協調小組副組長的鞠京民副局長親自接受采訪,還安排第二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交通安保協調小組主要成員: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科研室副主任竇亮、機動大隊副大隊長陳文斌、秩序科副科長毛悍琪、宣傳科副科長賀志斌等同時接受了采訪。他們從各自負責的工作角度,對南京青奧會交通安保工作中探索出的一些創新做法和應用體會進行了詳細介紹,極大地豐富了我們此次采訪的內容。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報道,只刊登他們的照片,將他們介紹的一些亮點貫穿、揉合進整篇報道中。
同時,交管局宣傳科還專門為本刊提供了一組南京青奧會期間南京交通安保工作的珍貴的現場照片。
在此,特向他們一一鳴謝!
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創新管理服務理念,以科技信息化為支撐,探索出重大活動城市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他們的經驗,引起全國同行的關注,紛紛前來觀摩、學習。
我們相信,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的經驗,無論是對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還是重大活動城市交通安保工作,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和借鑒價值。這,正是本刊策劃此次采訪活動的初衷和目的。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