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公安部交管局舉辦的道交法實施10周年專題研討會上獲悉,自200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以來,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不斷趨好,交通事故量和事故死亡人數連續10年下降,其中2013年全年發生重特大事故16起,是歷史最低水平。
統計顯示,道交法實施10年來,闖紅燈、“三超一疲勞”、酒后駕駛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問題得到有效改觀。因超速駕駛、超員超載駕駛、疲勞駕駛行為導致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2.1%、14.2%、22%。特別是2011年“醉駕入刑”后,全國酒后駕駛下降18.7%,醉酒駕駛下降42.7%。
專家:形勢趨好,法制化水平仍待提升
日前,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路交通狀況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法制化水平和文明狀態。道交法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系列規則和法律責任體系,在我國機動車和駕駛人10年來迅猛增長的背景下,意義十分重大。但是,面對道路交通管理中的新問題、新情況,道交法仍需加強頂層設計,回應民眾關切。
近年來,多地政府相繼推出限購、限牌、限行等交管措施引發熱議。湛中樂指出,作為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制化水平總體還不高,“午夜立法”“運動式執法”的行政思維較為突出,缺乏一個讓公眾參與的暢通機制,對專家論證環節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此外,道路交通管理涉及規劃設計、城市管理等各個方面,但目前道交法的主體依然是公安部門,很多“馬路頑疾”因此得不到根治。湛中樂表示,在道交法未來的發展思路上,需要更加突出法律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強化以人為本、公平公正的價值理念。
各地新舉措
如今,實施十年的“道交法”成為當今中國實施最流行最普及的法規,“醉駕入刑”、“闖黃燈”、“史上最嚴交規”、“中國式過馬路”……成為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詞匯,交通安全已成為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
遭遇“十年之癢”,道交法如何與時俱進?下面是各地一些新舉措:
5月1日,內蒙古將實施“道交法”新辦法,以后違章了交警會發短信告訴你。前不久包頭市民陳女士發現自己的車上有被貼過罰單的痕跡,可找遍整個車身都沒有找到罰單。陳女士找到負責該路段的民警,最終確認自己因為違規停車被處罰了。陳女士說:“現在一些車主為了不交罰款,就把別人車上的罰單撕下來貼在自己車上,而被罰車輛卻不知情。”
5月1日,陜西將實施“道交法”新辦法,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按城鎮居民標準計算;行人交通違法罰款由10元提高到20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