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國家將用5~10年時間,使地理信息產業形成成熟產業鏈,產業國際競爭力有顯著提高,這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時,移動通信快速發展帶火了基于位置的服務和基于定位的應用,移動通信領域成為最主要的衛星定位應用市場之一已成業界共識,因此,北斗系統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定位應用對于推動整個北斗系統的產業化應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衛星定位在移動通信領域大有可為
從技術方面來看,基站輔助衛星定位顯著提升用戶體驗,是衛星定位在移動通信領域應用的關鍵。
在移動終端尤其是手機上,一方面由于低成本器件、強干擾環境、非理想設計的原因,定位模塊面臨著諸多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求定位模塊盡可能快地加快定位速度、提高定位精度,同時還要求保持低功耗、小尺寸,并適應各種場景。此時,單純依賴衛星定位已不足以提供全面良好的用戶體驗。為此,業界提出了基站輔助衛星定位技術,蜂窩網絡基站根據終端的粗略位置,發送衛星導航系統的輔助信息,終端依據輔助信息快速搜索導航衛星,進行定位,顯著縮短定位時間,提升用戶體驗。基站輔助衛星定位已在移動終端中獲得廣泛應用,目前的手機終端基本均支持基站輔助衛星定位,主要是基站輔助GPS。
在產品方面,芯片是移動終端衛星定位應用的核心,是衛星定位在移動通信領域應用的關鍵。
衛星定位芯片可分為三類:獨立定位芯片,該類芯片將定位基帶芯片與定位射頻芯片集成為一個單芯片,只提供定位功能;組合式定位芯片,該類芯片將定位功能整合進其他無線連接芯片中,如藍牙、WiFi、調頻等;嵌入式集成定位芯片,該類芯片將定位芯片與應用處理芯片或基帶通信芯片集成在一起。
嵌入式集成定位芯片已成為主流的手機終端定位芯片類型。出于低成本、低功耗、易用性等眾多考慮,現在的智能手機芯片集成度越來越高。以高通為代表,定位功能被廣泛集成于應用處理器或基帶通信芯片中。據ABIResearch統計,目前50%以上在銷手機中的定位芯片都為嵌入式集成定位芯片,預計到2017年,四分之三的手機定位芯片都將為嵌入式集成定位芯片。
基站輔助北斗定位技術標準基本完成
在標準上,基站輔助北斗定位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正在順利開展中。
基站輔助衛星定位需要在3GPP、3GPP2、OMA等國際標準化組織進行標準化。2013年年初,工信部科技司和北斗辦聯合成立了“移動通信領域北斗國際標準聯合推進工作組”以推動基站輔助北斗定位的國際標準化工作。LTE、UMTS、GSM的基站輔助北斗定位標準化工作需在3GPP開展,目前工作進展順利,技術標準已基本完成;性能標準已于2013年11月份啟動,計劃2014年6月份完成;測試標準也將隨后啟動,預計全部工作將于2015年中完成。CDMA2000的基站輔助北斗定位標準化工作已于2013年6月在3GPP2啟動,將與3GPP工作同步開展和完成。用戶面的基站輔助北斗定位標準化工作需在OMA開展,目前國內相關工作正在籌備中。
在產業層面,具備良好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整體競爭實力與國際衛星導航產業存在一定差距。
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工程,國家從各層面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規劃、建設、應用、產業發展進行了大力支持,培育了一大批專注于北斗產品與應用的企業,包括北斗定位芯片領域的北斗星通、東莞泰斗、華力創通等。目前展訊、聯芯等國內領先的手機芯片廠商也已啟動北斗定位芯片的研發,鑒于國內手機芯片廠商在中低端手機市場中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市場影響力且手機芯片廠商在移動終端衛星定位芯片市場中發揮的主導作用,可以說我國北斗定位產業已具備良好發展的基本條件。
但是,我國北斗定位產業整體競爭實力與國際衛星定位產業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絕大部分北斗芯片公司是以北斗為契機,進入衛星導航產業,技術積累與國際領先廠商有較大差距,而我國手機芯片公司在之前并未參與北斗芯片的研發。國內目前的定位芯片仍以獨立衛星定位芯片為主,缺乏手機終端主流的嵌入式集成定位芯片,而且國內現在最先進的獨立衛星定位芯片尺寸較大,離手機終端應用尚有差距。在市場和資金實力方面,與高通、博通、聯發科等業界巨頭相比,國內北斗芯片公司和手機芯片公司也存在差距。
在應用方面,除若干款終端外,目前絕大部分的商用手機終端還不支持北斗定位。
隨著北斗導航系統民用頻點ICD于2012年年底的公開,高通、博通、聯發科等相繼推出支持北斗定位的部分射頻或基帶芯片產品,但限于時間原因,目前只有三星GalaxyNote3等若干款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機終端,絕大部分的手機終端還未支持北斗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標準工作還未完成,支持基站輔助北斗定位功能終端的出現預計還需一到兩年的時間。
扶持國產手機芯片廠商進軍北斗
持續推進基站輔助北斗定位的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并開展技術試驗,推進研發進程,促進產業成熟。繼續推進3GPP、3GPP2、OMA及CCSA基站輔助北斗定位的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為相關設備研發提供技術依據。分階段(概念驗證、技術試驗、現網應用驗證)開展基站輔助北斗定位技術試驗,驗證終端的基站輔助北斗定位性能,終端與網絡端設備的互操作性和一致性,并充分考慮北斗特色技術,如廣域差分技術、格網技術及高精度定位等。
積極扶持國內手機芯片廠商進入北斗芯片研發領域,并積極研發綜合定位解決方案,壯大完善北斗產業鏈。與單純的北斗芯片廠商相比,手機芯片廠商對終端定位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包括:基站輔助衛星定位技術、多種定位方案的融合、定位芯片與應用處理器或基帶處理器的集成等。鼓勵國內手機芯片廠商開展與北斗芯片廠商的多樣化合作,共同推進手機終端北斗定位技術的應用。
多管齊下推動北斗定位在手機、平板電腦、M2M終端等各種載體上的推廣應用。以移動通信網為依托,開展北斗定位的行業應用、區域應用示范工程,推動北斗規模應用。待標準化工作完成后,推動基站輔助北斗定位服務的示范網絡建設,包括北斗地面參考網絡建設以及定位業務平臺建設,以網絡部署促終端應用。以美國E911系統、俄羅斯ERA-GLONASS系統、歐盟eCall系統為參考,探索我國個人緊急呼叫響應系統和交通應急響應系統建設,促進北斗定位應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