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統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逐步從技究開發走向應用。智能交通標準化,作為推動傳統交通向現代交通轉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的重視。智能運輸系統標準的應用效果,是衡量產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在國際社會、發達國家,還是在中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制定過程中的競爭正日益白熱化。
目前,涉及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的國際性組織主要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等。這些國際標準化組織由原來的分別獨立工作,逐漸走向協作工作,共同制定標準并實施標準的檢測。其中,大型跨國集團(如汽車企業、通信設備制造企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建立了智能交通標準化組織,積極推動產業發展。
我國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全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始組織實施智能運輸系統的標準研究及制定工作。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地理、人文、經濟及交通基礎設施,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巨大差異,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技術引進方法。但是,無論是iso、ieee還是itu中,大型跨國集團都是標準制定的主要力量,制定標準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擴大其市場份額,不加分析地采用這些標準,往往會直接把中國市場拱手讓人。
目前,在交通運輸部、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的支持下,全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完成了智能運輸系統標準體系,并兩到三年修訂一次。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已經發布了70項國家及行業標準,涉及數據字典、地理信息信息、信息安全、電子收費、交通專用短程通信、交通信息服務、交通管理、公交智能化、物流電子單證、汽車輔助駕駛。
例如道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是解決公路收費站擁堵的有效手段,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技術措施,上世紀末,國際上以歐洲cen/tc278、日本iso/tc204為主體開展地區或國家etc標準研究和制定工作。由于緩解高速公路收費站擁堵和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現代化水平的需求迫切,我國急需確立etc的國家標準。相對于歐洲、日本等etc技術,我國實際的應用環境對etc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etc收費車道的布設更靈活;在保證通行效率、可靠性等基本前提下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車載設備應具有更低的能耗,以便可以通過電池供電。甚至歐洲、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etc技術標準都難以滿足上述應用條件。
針對國內應用特點,我國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雙片式雙界面組合式電子收費技術方案,制定了《電子收費專用短程通信物理層》等5項系列國家標準,標準所采用的技術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為保證各類產品切實符合標準,研制開發了dsrc物理層參數和協議測試系統。
截至2013年年初,已有20余家企業、70多個型號的產品依據相關標準規范開發,并通過了檢測。全國28個省(市、區)均安裝了etc系統,開通etc車道5500多條,etc用戶數達到600萬。北京市由于使用了etc系統,僅一年就節約燃油消耗約6594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etc標準的制定和應用,保證了相關智能化設備的接口互聯性,促使更多的廠商加入到產品提供者行列中來,使得產品更豐富,解決方案更多樣化,服務功能更完善。
2013年的世界標準日(10月14日)的主題是“國際標準推動積極改變”,我國也承擔了智能運輸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標準“便攜移動終端在智能運輸系統重點應用”。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工作將在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關于加強交通運輸標準化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指導下,進一步建立標準的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產品質量抽查,推動市場和企業采用標準,最終促進產業的發展。推動《意見》中提出的標準化重點,在基于交通專用短程通信的合作式智能運輸、無線移動設備在智能運輸中的應用等領域盡快制定具有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標準,使交通運輸更安全、更綠色。
2013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研究報告
《2013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研究報告》分析,2012年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包含智能公交、電子警察、交通信號控制、卡口、交通視頻監控、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城市客運樞紐信息化、gps與警用系統、交通信息采集與發布和交通指揮類平臺等10個細分行業的項目數量達到4527項;市場規模達到159.9億元,同比增長21.7%。
從企業規模看,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高速公路收費、3s(gps、gis、rs)和系統集成環節。目前國內約有500家企業在從事監控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是中國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領域,國內約有200多家企業從事相關產品的生產,并且國內企業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雙界面cpu卡技術。在3s領域,國內雖然有200多家企業,一些龍頭企業在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統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統領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但是,相比于國外智能化和動態化的交通系統,中國智能交通整體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智能交通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應用。其在美國的應用率達到80%以上,2010年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5250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為750億美元、車載設備為3500億美元、服務等領域為2000億美元。歐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產生了1000億歐元左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