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Edmunds.com對一位特別的車主的采訪——Continental AG的無人車項目負責人Muharemovic,以及對他的座駕(一輛黑色無人駕駛帕薩特)的體驗。
我們的車正以65邁(大約100km/h)的速度在密歇根的公路上行駛著,Muharemovic坐在駕駛座上,但兩手平放膝上。有一刻,前方兩側都有一輛半掛車,而后面一輛Jeep又突然超了上來。我突然意識到,我根本不知道Muharemovic的技術到底怎么樣。
但下一刻,我就發現這都是多余的——他的帕薩特能輕松地處理。
Muharemovic所在的公司是德國車業和配件巨頭Continental AG,他本人是公司旗下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負責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大概用Continental的原型車“駕駛”了超過25000公里。
Continental的供應鏈并不限于自己的測試車輛。他們也為Google的無人車項目提供大部分的配件,跟BMW同樣有類似合作。
仍舊需要一名“駕駛員”
Muharemovic的這輛帕薩特將車標摳掉了,因為這個項目跟大眾沒有關系。這輛車還不是全自動的,駕駛員會在停車和取車的時候接手。
Muharemovic將我們開上了Continental美國總部附近的高速路上,然后扳下了自動巡航的操作桿。
車內特制面板上的一些圖標就點亮了。屏幕上的大塊區域同時以動畫形式把車和道路實況顯示出來。從圖標上看,車體前后左右的雷達都已經開啟——系統正在檢測路障、道路標識和其他車輛。
自動巡航
Muharemovic的座駕使用出廠自帶的電子轉向和剎車系統。但Continental在這一基礎上增加了車道巡航、路標識別和自適應巡航控制。
前擋風玻璃上的攝像頭會監視識別車輛、行人、交通信號甚至是車道標識。車體兩側的攝像頭則讓它保持在車道中央——當你看它調整曲線的時候感覺就像Muharemovic自己在開一樣。
當左側有車離我們太近時,它就會迅速向車道右側靠攏,以免被刮擦。前面的車放慢車速,我們也會相應減速。它加速了,我們也會自動加速。
減輕交通阻塞的折磨
駛離公路,Muharemovic帶我們到了一條擁擠的商業街上展示路阻輔助系統(先姑且這么叫吧)。跟自動巡航使用的是同一套傳感器,但驅動的軟件不同。
這套軟件使車能夠緊跟眼前的車輛。我們的車一直以很低的速度跟住前面的車輛,減速、加速、停車然后又繼續在車流中移動。
Muharemovic表示這套系統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在2014 奔馳S系的車型上,但限于歐洲。
特殊牌照
Muharemovic的車牌是一塊內華達特別頒發給Continental紅色008。
在美國,沒有哪個州或者聯邦法令明文禁止無人駕駛汽車。但內華達是第一個批準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州府。不過它要求一名“駕駛員”處在方向盤后,隨時準備接手。加州和佛羅里達也在此后批準了類似的試驗。
大眾化
Continental表示無人駕駛汽車的第一個量產計劃有可能在2016年實施,不過到時還是限于低速和擁堵狀況下的巡航。到了2020年,能在公路上駕駛的汽車才會開始推廣。無論是上面哪種情況,駕駛員都需要在方向盤后注意路況。
Continental的高層表示,完全無人的車輛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隨安全系統提升和法律解禁推廣開來。
無人駕駛汽車的支持者指出這類車輛的推廣不會取代傳統汽車——至少不會早于21世紀上半葉。
無人駕駛汽車的目的是將人們從“開車”這件事上解放出來,比如日常的通勤和擁堵路段的行駛。由此,乘客們可以更高效地支配在路上的時間,同時也減少因為疲勞和注意不集中導致的事故。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