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與江蘇的昆山、江陰和淮安正式實現了異地刷卡消費。截至目前,上海公共交通卡已經與寧波、紹興、湖州、臺州、常熟、無錫、阜陽和淮南等11個城市實現了異地互通的公共交通消費。
目前,杭州、無錫、南通、泰州、嘉興、舟山等也正在積極進行系統改造升級,這些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已指日可待。這是記者近日從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得到的最新信息。
“瀟灑一揮,走遍長三角”——曾是2000年后長三角交通卡互通之初的設想,甚至有學者將其看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重要開端。早在2002年,有關長三角即將實現一卡通的報道即頻見報端。但歷經10多年,滬、寧、杭城際高鐵一小時都市圈已成現實,而以方便區域市民出行的長三角“一卡通”卻始終未有全面成效。
專家指出,由于存在技術標準不同、改造設備成本等難題,對中小城市而言,跟誰“聯通”,往往意味著認誰做“老大”,背后是地域意識、經濟效益考量的現實問題。對于實現長三角一卡通這項重大民生,不僅迫切需要市場發展,也需政府的強力扶持。
住建部從2008年起開始逐步實施以CPU卡為載體的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應用。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實現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的基礎條件包括“統一標準、統一安全體系、統一清分清算平臺”三大方面。這一建設方向,直指當下城市交通卡點對點互聯互通的癥結,即“向誰靠攏”的問題。
去年,上海、寧波、紹興、湖州、臺州、常熟、蘭州、白銀等8市成為“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首批城市;今年4月,南昌、昆山、江陰、淮安等9市第二批加入。目前聯通的17個城市中,9個在長三角地區,比例過半。據悉,今年下半年,還將有天津、三亞、舟山等市加入,年底實現互聯互通城市將達30個。“十二五”期間,預計將有60個城市加入互聯互通大平臺。
據介紹,至今全國發行的“城市一卡通”已有3.2億多張,上海、北京發卡量已有4500萬張。從更廣層面看,“長三角作為我國城際交通最稠密地區,預測到2020年地區客運量將達55億人次,上海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也是加入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大平臺的首個直轄市,是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能否在全國范圍內順利推行的關鍵所在。”順應這一形勢,當下走在最前的長三角一卡通,將為全國樹立典范和標準模式。
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城市一卡通”已進入由點到面、由單一到多元的蓬勃發展時期,“城市一卡通”應用已開始形成具有城市公用事業特點的IC卡應用模式——從單一的公交應用發展到“一卡多用”。同時,逐漸完善的標準體系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卡大規模應用、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局面、有的城市一卡通已與政府公共服務信息系統融為一體,這些構成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城市通卡”內涵。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