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斗系統完成亞洲區域覆蓋,并提供授時、定位、導航服務,交通部要求全國9個省市強制安裝北斗導航車載終端,該政策被業界解讀為政府主導北斗行業應用的一項有力舉措,是北斗進入行業應用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而在與GPS爭搶5000億元市場的PK戰中,政策支持之外,探尋新的商業模式或是“北斗”落地的決勝法寶。
出現:進入民用領域
2013年1月14日,交通部發出通知,要求全國范圍9個示范省市的大客車、旅游包車和危險品運輸車輛強制安裝北斗導航車載終端。從2013年6月1日起,凡未按規定安裝北斗導航的車輛,不予核發或審驗道路運輸證。
而在此之前,北斗系統更多的則是運用于軍事領域。有媒體報道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向高達5000億元的市場進軍,整個市場的做多熱情由此引爆。
距政策“靴子落地”已過月余時間。對比行業政策的大局推進和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北斗”在民用領域的落地有些波瀾不驚的味道。
“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軟件服務還處于測試階段,沒有普及。”天津環渤海汽車城汽車影音電子產品的代理商張延榮告訴新金融記者,與GPS的早已普及相比,北斗只能算是后來者。
“大概從2006年開始吧,市場上GPS汽車導航終端多了起來。只是,剛開始的價格比現在稍貴一些。”張延榮做各種汽車導航儀代理已經有五六年之久。在新金融記者走訪過程中,約20平米的店面內,上門顧客不斷,生意顯然不錯。
據介紹,目前的汽配市場上,導航終端服務主要是GPS導航。導航儀價格便宜的大概在300-400元左右,鑲入式專車專用的導航儀價格從2000元到4000、5000元不等。
對于國內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的零售情況,張延榮表示,“現有的車載終端產品,是GPS和北斗導航終端兼容的產品。也就是說,目前市面上有的車載終端汽配產品,為‘一種產品,兩種制式’。”
“用電視機收看的頻道來打個比方的話,北斗導航的定位服務就相當于需要付費的衛星頻道。產品上只是預留了北斗導航的模式,但目前還沒有信號,信息也不完備,用戶還是用GPS接收導航服務信號。如果將來北斗導航技術成熟了,刷新導航軟件,用戶就可以隨意切換,自由選擇接收GPS和北斗導航的服務。”
然而,和GPS相比,北斗導航及相關產品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難如人意,即使在專業從業者中間,對此也知之甚少。
新金融記者又隨機走訪汽車導航儀的店面,店主均表示“沒有基于北斗導航的終端產品”,“也沒有從生產廠商獲悉市場上什么時候會有相關產品。”
困境:價格不是唯一制約因素
在北斗導航車載終端推廣中,價格因素帶來的推廣瓶頸,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負責為長途客運和旅游包車安裝北斗導航車載終端的天津市交通集團廣通信息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經理助理楊文剛告訴新金融記者:“以前GPS終端一臺加上包年服務費為1600元至1800元,而一臺北斗導航車載終端加一年服務費,僅成本就增加了400到500元,作為服務運營商,我們設備與服務打包出售,成本上還能稍微平衡一下,但肯定是要賠錢,如果只是賣終端設備,還按這個價格賣,每臺就要賠1000元。”
顯然,與GPS相比,作為后來者的北斗導航終端在價格上不具備優勢。
一般來說,定位導航系統的價值構成包括多個方面,導航產業鏈的上游包括導航天線、終端芯片、板卡、導航地圖等基礎產品;中游為導航終端產品;下游為導航運營服務。而在行業應用領域終端,分為軍用領域、行業應用領域和大眾消費終端領域。北斗導航和美國GPS的發展應用大抵相同。
而目前國內的導航市場,GPS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北斗導航處于一個需要“擠進去”的角色。
“北斗導航產品在集成度、成本、市場等方面還與GPS存在一定差距。”海格通信(30。50,0。18,0。59%)和國騰電子(14。280,0。00,0。00%)等多家公司負責人也向新金融記者坦承:“尤其是在關鍵技術和核心芯片方面,和國外的GPS芯片相比,在工藝上相對落后,尺寸較大、功耗較高,而且在軟件上同樣存在差距,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還需要改進。自主的北斗芯片大規模占領產業市場,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此前有專家分析稱,目前我國北斗導航產業主要集中應用于國防軍工行業,行業應用和大眾消費市場未來空間大,但還沒有釋放業績。
“目前,國內生產北斗導航芯片的企業總共有幾十家,但實際盈利的卻非常少。北斗的民用進程感覺并不樂觀,因為相比GPS沒有性價比優勢,產業鏈現在也不完善。資本市場中長期比較關注國防軍工領域的推廣,是非市場化的。上市公司能確定業績的來自軍用和政府指定項目。民用領域目前來看,沒有市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新金融記者表示。
該分析師舉例稱,“像安防、公安、水利、國土資源領域,可能會強制使用北斗。這里面有國家安全因素考慮,從長期看必須要換。但是,短期還有個芯片等產業鏈成熟度的問題。同時這是系統工程,換一個,上下游應用、配套都得換,指望立刻全面換上北斗,也不現實。”
事實上,目前芯片價格過高并不完全是制約北斗導航民用推廣的唯一因素,這也僅是北斗應用商業模式尚未形成的一個表象。
“此外,還得看系統和性能是不是穩定。北斗應用推廣的困難,價格稍貴一些,可能還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體積、穩定性、功耗等指標都有比較大的差距。民用市場上,消費者就看東西服務的好壞。”上述分析師稱。
在GPS領域,行業龍頭地位已被博通、高通[微博]這樣做集成芯片的企業所取代,從現有階段看,通信、導航、多媒體的集成芯片的應用是支撐目前互聯網時代商業應用模式的主流。可見北斗產業化發展更多有賴于創新的商業應用模式,專用芯片價格對其的影響比重并不大。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