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作為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鐵路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視頻監控在鐵路系統內調度、車務、貨運、客運、機務、工務、車輛、公安、護路監控、防災監控、牽引供電、救援搶險、應急管理等業務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好地滿足了鐵路正常運營的安全需求。
一、鐵路監控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鐵路迎來發展高峰。相關資料顯示,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建設完成投資12500億元,建成新線1.7萬公里。按我國近期高速鐵路規劃,到2012年,我國將建成客運專線42條,總里程1.3萬公里,全國將形成“四縱四橫”鐵路快運通道。由此可見,未來兩三年內,將是我國鐵路建設的高潮時期。
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對監控設備行業產生了極大會推動作用。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監控系統在鐵路安全營運方面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其市場規模也不斷拓展。業內專家分析,按2012年中國高鐵項目總里程1.3萬公里、視頻監控系統平均每公里投資約為20萬元人民幣計算,那么視頻監控系統的市場規模就將高達26億元。此外,預計到2012年我國鐵路總里程將達11萬公里,全線相當于高鐵的十倍,其監控系統的投入規模同樣大大高于高鐵監控市場。由此可以預見,鐵路監控市場將成為企業激烈爭奪的新戰場。
二、鐵路監控未來趨勢
基于鐵路監控的特殊構成,未來我國鐵路監控將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網絡化集成化是鐵路信息化的基礎
目前,我國鐵路因其沿線較長、跨區域廣,且環境復雜,這些都對鐵路監控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前端采集系統除了能滿足遠距離監控、清晰度高、24小時不間斷分析成像的要求外,還要能適應高溫、嚴寒、雷電、雨雪、臺風等復雜、惡劣的自然環境,以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目前,國外發達地區的鐵路監控系統已經實現24小時遠距離監控設備與智能分析軟件整合在一起,從而最大程度地保障鐵路安全和穩定。
在我國,單一個視頻監控已經不能滿足當時鐵路安全運營形勢。隨著智能視頻監控(IVS)分析技術的功能及應用要求明確寫入《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技術規范》,以鐵路行業建設全天候無盲區監控系統被提上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先進的綜合監控技術或平臺將占據鐵路安防市場預測主流地位。
伴隨著交通量、運輸規模的持續擴大,交通運輸安全風險也隨之增長,獨立系統、獨立使用、獨立管理的信息模式由于其資源無法實現共享、無法集中監控管理等現狀與未來現代化、信息科技化的智能鐵路路網發展目標背道而馳。2008年我國鐵路系統遭遇到冰雪災害的突然襲擊,就充分暴露出鐵路領域“信息孤島”的種種弊端。為此,鐵路完成多級聯網監控,實現行業的互聯互通也是大勢所趨。如何實現互聯互通?天津天地偉業公司智能交通部的產品經理于鋒杰對此認為:首先鐵路監控系統建設需統一規劃,避免出現各車務、機務、工務等單獨建設的問題;二是需建設完善的網絡鏈路,保證各業務部門信息的實時獲取,這是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三是在鐵路監控系統,尤其是中心平臺的建設的時候,預留車務、機務、工務的系統接口,滿足其對視頻監控、網絡通信等資源的共享需求。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