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耕耘積累
2013:突破迸發
——2012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回顧
2012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第二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都拿出了具體的智能交通規劃,政策規劃進入到執行年。市場本身的增長,加上各種政策刺激力度,中國智能交通行業成為一個誘人的大蛋糕。雖然整體環境對行業發展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但智能交通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對于這條產業鏈上的具體企業而言,由于個體差異,獲得的機遇并不均衡。令人欣慰的是,不管是設備供應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還是平臺運營商,都秉承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為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2013年,處于規劃年的中間,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之前積累的市場機遇將進一步迸發,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加速,企業也借此提升市場份額,為智能交通行業洗牌打下基礎。
2012年年末,我們通過對智能停車場、車載監控、車聯網、綜合運營等幾個行業的回顧與展望,對2012這一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的幾個關鍵點做一個梳理,并以點帶面展示整個行業的發展面貌。
2012耕耘以創新帶動智能交通行業升級轉型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
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二年,智能交通企業迎來新的機遇,并用新技術、新應用、新思路促進整個行業的升級與轉型。
一、新機遇
1、十二五規劃凸顯政策利好
2011年,《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規劃》出臺對智能交通形成全面利好。交通部明確提出要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運輸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比如,規劃中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全國高速公路ETC平均覆蓋率達到60%,ETC車道數達到6000條以上,ETC用戶量超過500萬個;建成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協同管理與信息服務系統;建成若干有較好應用實效,具備可持續發展前景的區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
這些政府規劃在2012年逐步轉化成市場商機。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交通投資計劃頻出。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大項目數量眾多,即使一個縣級市,智能交通建設投資也動輒數千萬元。而且從2011年與2010年大項目數量的對比來看,千萬級項目數量增長超過120%,總計金額57.9億元,增幅達180%(tranbbs統計數據)。
2012年,各大城市根據自身發展特點也對"十二五"規劃做了更深入與具體的解讀,讓規劃變成數據化的商機。比如,北京"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表示,"十二五"期間規劃投資56億元,用于提升智能交通。將新建信號系統控制路口1700處(含高清視頻檢測和闖紅燈違法監測功能)、新建公交優先控制系統400處、新建1600個雙向交通綜合監測斷面、新建固定式交通違法監測設備3000套、新建公交車載違法監測設備1000套、新建交通流檢測設備500套、新建室外誘導顯示屏550塊、建設路側停車智能化管理系統1000套;深圳市則將投入16億元資金,用以發展智能交通體系(ITS),包括2億元的科研經費,以及14億元的建設資金投入……這些都為企業提供了市場空間。
另外,智能交通建設熱潮正在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而且各個地區也有各自側重點。比如"十二五"期間,黑龍江省將全力打造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12471發展格局,山東濰坊則注重危貨運輸車聯網聯控,江西大力推進ETC收費系統建設,湖南則以智能交通運輸網絡為主,而福建省將大力推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實現公交、出租、地鐵、輕軌等城市客運一卡通的電子支付和結算。
2012年7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2012-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發展戰略》,通過對我國未來9年的智能交通發展目標、戰略重點、戰略實施策略和措施等內容的描述,在國內智能交通產業界、投資界掀也起了新一輪的智能交通熱。
2、行業發展受益于國家政策導向
"十二五"規劃不僅帶來市場機遇,政府的強制規定更是直接讓行業受益。比如"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有關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的具體要求,將首先帶動衛星導航系統以及安防監控等硬件設備提供商的發展。而"車聯網"落地的突破口,其建設經驗對于相關技術應用到商用車等領域,并帶動整個智能交通產業鏈的發展具有示范作用。以此為契機,包括系統軟件提供商、地理信息服務商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將受到拉動。
杭州鴻泉數字設備有限公司產品部經理卞海民認為,商用車車聯網系統的運營管理蘊藏著巨大的價值鏈,從銷售車載終端給最終用戶到向用戶收取服務費用,不管是移動聯通等運營商,還是技術服務商,都想從中吸金。2012年的現狀,從廠家來看,商用車車廠車聯網產品定位仍有差異:對于GPS汽車行駛記錄儀前莊的定位呈兩極分化趨勢,部分車廠主張打造車聯網服務品牌,部分車廠定位于滿足國標即可。從市場來看,商用車市場雖然整體并不景氣,但是龐大的商用車保有量與更新換代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市場余地。
行業的發展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國家政策導向。商用車GPS汽車行駛記錄儀及平臺相關國標的陸續頒布及強制執行,意味著未來的商用車車輛都將標配車聯網終端,加速了商用車車聯網的進程,而且這個過程慢慢會以前裝為主。二是市場本身的需求。對于商用車車廠,建立品牌車聯網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以下難題:降低售后維護成本;減少售后糾紛,一切用數據說話;在線跟蹤,避免配件耗材銷售機會的流失;故障預計,避免重大事故;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促進車廠從"純制造"向"制造+服務"的模式轉變等。
二、創新助力智能交通行業升級
任何一個行業,創新都是發展的推動力。智能交通是一個囊括了眾多技術與產品的行業,技術與產品的完善與改進,或者挖掘出新的應用領域、新的功能,甚至跨行業合作也都成為提升智能交通行業的因素。
1、新技術
物聯網技術、IT技術、無線寬帶網絡等都不是新技術,但是隨著在智能交通領域應用的深入,也在改變智能交通行業。
深圳市凱達爾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肖榆談到智能停車場行業時表示,2012年,更多做RFID的企業開始進入智能停車領域。這是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技術的發展和思維的開放,很多新的技術應用都在技術的融合上產生,如監控、傳感、信息處理與誘導都已經在智能停車設備上出現,并開始融合。RFID相關的應用在智能交通行業里已經不少,但在很多方面,RFID的應用仍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一旦新的技術應用產品產生,也就是新的產品技術應用與之前舊有的技術產品應用產生競爭,這將帶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技術的更新與進步、地方政策的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