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地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創新的作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鍵。
就交通運輸行業而言,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的期望越來越高,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越來越大,運輸組織越來越復雜,資源與環境的約束越來越突出,建設資金也越來越緊張……因此,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是必由之路。
2013年,交通運輸部將從哪些方面著力推動行業科技創新?為幫助行業了解當前科技創新的動向,特別是科研人員把握行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熱點,本報記者對部科技司司長趙沖久進行了采訪。
梳理行業需求把握科研方向
"科技工作必須緊密結合行業需求。"趙沖久介紹說,為凝練科技需求,2012年,交通運輸部召開了一系列片區需求座談會,分別從支撐重大交通工程建設、提高存量交通資產安全高效使用性能和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出發,重點梳理和凝練了六個方向的科技需求。
"在役橋梁工程可靠性評估技術"和"在役港口工程可靠性評估技術",將為橋梁港口碼頭結構的提供快速檢測、安全狀態評估、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技術手段。
"青藏高速公路建設技術",旨在攻克高原多年凍土地區高等級公路建設的技術難題并支撐青藏高速公路建設。
"應急打撈關鍵技術",將致力于從深水打撈、環境救助和人命救助等方面顯著提升我國交通安全應急救助能力和環境保護水平。
"公路橋梁長期性能研究",將推動橋梁養護管理技術轉型,引領橋梁設計與建造技術革新,實現我國公路橋梁的長期安全性、可靠性和長壽命。
"公路地質災害動態風險分級、立體監測與預警",為提升西部地區公路工程質量和防災減災技術水平服務。
在研國家項目:當好攻關主力
"目前,13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正穩步推進。"趙沖久介紹說,在注重科技需求梳理凝練的同時,交通運輸部將強化在研國家級項目的管理,使國家級科研項目充分發揮科技攻關的"主力軍"作用,支撐國家重大交通工程建設和重大裝備的研發。例如:
"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將針對工程中沉管隧道、人工島和大型跨海大橋建設關鍵技術、環保節能技術和復雜項目管理技術等問題開展科研攻關,為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多塔連跨懸索結構及工程示范",依托泰州長江公路大橋建設,針對千米級多塔連跨懸索橋重大工程技術問題,著重開展其適宜結構體系和靜動力特性等關鍵技術的研究,突破懸索橋千米多塔連續跨越關鍵技術。
"基于物聯網的城市智能交通應用示范"通過在公交優先保障、車路協同與主動安全預警等城市智能交通關鍵技術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并應用示范,為城市智能交通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長三角地區內河船聯網應用示范"以物聯網成套通信信息技術、智能管理和信息服務技術研究與應用為支撐,在內河水路運輸領域開展全領域信息感知、泛在網絡傳輸、信息數據共享、管理協同應用和信息服務示范應用。
部級重大項目:著力突破關鍵
交通運輸部還將加大對部級重大科技項目的組織實施力度,充分調動各方力量,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
"黃金水道通過能力提升技術",針對制約長江和西江黃金水道通過能力提升的普遍性、關鍵性和前瞻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重點突破航道系統整治、樞紐通航、智能航道、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公路甩掛運輸關鍵技術與示范",將突破發展甩掛運輸的政策障礙,攻克裝備技術落后、安全與效能評價技術手段不足、新型車輛結構與道路設施適應性評價等難題,形成示范。
"矮寨懸索橋關鍵技術研究"依托湖南省吉首至茶洞高速公路矮寨懸索橋建設,將解決在谷深坡陡、施工條件惡劣等情況下塔梁分離鋼桁梁單跨懸索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難題。
科技示范工程:推動成果轉化
"科技示范工程"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行業升級轉型的重要示范。據了解,2013年,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強化科技示范工程頂層設計,分別在現代物流業發展、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公路網升級改造方面等幾大重點領域組織實施科技示范工程:
"浙江交通物流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示范物流發展政策體系、智慧物流基地建設與運營模式(以義烏物流園區、富陽傳化物流基地和長興綜合物流園區為代表)、國家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技術和義烏道路運價指數模式與油價運價聯動機制等。
"連云港綠色、智能港口建設與運營科技示范工程"集中示范連云港30萬噸航道工程建設技術、淤泥質海岸筑堤新技術、高壓變頻數字化船用岸電技術、集裝箱鐵水聯運和港口智能化調度等11項國家863計劃和行業先進科技成果。
"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擴建科技示范工程"將在全長437千米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改擴建工程中集中示范不中斷交通組織、路橋拼接技術、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舊路設施高效循環利用、無線走廊信息服務、智能管理信息平臺等13項科技成果。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