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系統思維,就是要做到“加減乘除”同時并舉,既面對現實更加著力于做“加減法”,逐步緩解鐵路春運的壓力,又從長計議切實做好“乘除法”,從制度層面解決深層次問題,真正做到標本兼治,使鐵路春運的困局成為歷史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從1954年國家鐵道部有春運記錄起,鐵路成為春運主要載體。今非昔比的是,當時日均客流量僅73萬人次,高峰客流量90萬人次,時間為春節前后15天;而近些年來,春運持續40天左右,有2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幾乎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買票難、擠火車難、回家難,仍是最讓回家過年的農民工等群體頭疼的問題,也令鐵路春運年年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該到破解鐵路春運難題的時候了。
跳出春運求破題之策
春運和中國人講求春節家庭團圓的傳統相連,更和工業化的社會變遷、農民向城市的流動相關。“外出打工”與“回家過年”成為支撐農民工的兩大夢想。鐵路等交通工具不僅是許多農民奔向小康的橋梁,也是農民工一年一次回家分享親情的中介。十分遺憾的是,近30年每年一度的大遷移,給總數以數十億人次的農民工和其他群體的短暫遷徙,帶來的卻是無窮無盡的歸愁。這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在路上”的集體記憶。
正如不少學者所指出的,今日的問題來自昨日的結。隱藏在春運和流動人口現象背后的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大問題,包括二元結構、戶口壁壘、資源配置、管理體制等一系列深層次因素。流動人口是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的長期現象。被國外媒體稱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如史詩一般的人口遷徙”的中國春運,是中國特有的流動人口現象在春節這個特定時段的極化顯現。二元化的社會結構轉型非一日之功,民工潮的大規模遷徙問題就將與之相隨。
春運所折射的問題,早已超出了單純的春節時段和運輸領域。面對群眾對政府和鐵路管理部門信任感起伏、農民工群體需求的日益高漲以及社會緩解鐵路春運代價日益增高等挑戰,僅僅依靠單一的增加鐵路運力和技術層面的革新是無法解決的,亟需運用系統思維,從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層面進行系統整合與協同破解。它考驗著決策者和管理者的治理智慧:既要跳出春運治理鐵路春運的難題,從系統角度尋求破解春運難題的社會治理對策,又要著眼春運破解局部難題,著重尋求努力適應流動人口春運需求的“增運減流”的對策。
“加減乘除”需同時并舉
運用系統思維,就是要做到“加減乘除”同時并舉,既面對現實更加著力于做“加減法”,逐步緩解鐵路春運的壓力,又從長計議切實做好“乘除法”,從制度層面解決深層次問題,真正做到標本兼治,使鐵路春運的困局成為歷史。
鐵路運力做“加法”。眾所周知,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供養著占世界21%的人口。無獨有偶,我國現有鐵路只占世界鐵路總里程的6%,但卻擔負著世界鐵路總運輸量的23%。據國家發改委的估計,2013年春運全國道路的旅客運輸量預計為31億人次,平均每天運送旅客大概為7741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概增長9%。鐵路春運將在短短的40天內承擔著巨量的客流運輸。在現有條件下,做“加法”,就是要挖掘潛力,增強運輸和相關的公共服務能力。近期鐵道管理部門需要直面常規運量和特殊時期的運力需求之間的矛盾,適時調整營運策略。同時,根據現實需要,中期要調整鐵路建設戰略,適當擴大普通鐵路的建設規模。
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鐵路不能包打天下”,這已經為歷年春運所驗證。因此,決策部門要整合社會力量,協同做“減法”,其中包括“減流”與“分流”。
“減流”,當然不是限制流動,而是指減少春運需求,其中包括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改善一部分農民工在城市的舉家居住條件、轉變傳統的鄉土觀念等。
“分流”主要在于除了航空、公路客運以外,還包括高速公路春節期間免費對于旅行路途只有數百公里,開著私家車帶著幾個朋友,甚至帶幾個搭車、拼車的伙計,無論是返鄉回家還是出門游玩都是一次非常經濟實惠的體驗,也利于減輕春運壓力。在這方面,農民工自發組織的公益活動和民間公益組織的作用不容忽視。
進一步聚焦深層次制度改革
做“乘法”,就是要通過技術革新,體現其乘積效應。近年來,政府管理部門一直試圖通過一些“技術革新”來解開春運一票難求的死結。今年春運鐵路推出網絡購票、電話訂票和自動購票設施,無疑是一個進步。但是新措施推行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麻煩,面臨挑戰。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春運與買票難問題,絕不是僅靠一些單純的技術革新就能完全解決的。這也要求職能部門的管理者在推出一些新舉措的時候,充分考慮社會公平和大多數人的需求。
最為重要的,也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做“除法”,就是聚焦深層次的制度改革。年年春運困境,年年有新措施試圖緩解,但年年都無法根治。鐵路春運困境值得人們深思:數億農民工為什么要長期家庭分離,到他鄉謀生,一年只能團聚一次?從這個意義上說,破解春運難題的根本之道關鍵是推進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采取積極的城鎮化政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在戶口壁壘、資源配置、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比較徹底的制度性改革。二是現行鐵路管理部門的體制問題。現有體制造成鐵道管理部門政企不分,職能不分,長期壟斷國家鐵道建設權和經營權,阻礙了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進程和鐵路事業的企業化、股份化發展。因此,通過大部制改革,創新鐵路投融資體制,是收獲破解鐵路春運難題的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