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北斗系統民用示范工程啟動
交通運輸部14日“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加快推進部署。該項示范工程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項啟動的第一個北斗系統民用示范工程。
據介紹,“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將結合北斗系統建設進程和道路運輸行業實際需要,計劃用2年時間,建設7個應用系統和一套支撐平臺,安裝8萬臺北斗終端,在江蘇、安徽、河北、陜西、山東、湖南、寧夏、貴州、天津共9個省份示范應用。交通運輸部要求,各示范省份的大客車、旅游包車和危險品運輸車輛,今年3月底前80%以上安裝上北斗車載終端,鼓勵有條件的示范省份超額完成安裝任務。6月1日后,凡未按規定安裝北斗導航的車輛,不予核發或審驗道路運輸證。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表示,當前,我國道路運輸行業正處于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道路運輸安全監管、應急運輸保障、優化運輸組織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對衛星導航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北斗導航系統應用初期,率先在營運車輛數量超千萬的道路運輸行業推廣應用,不僅有利于迅速實現規模效益,有效降低使用成本,為北斗導航系統應用推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對促進現代道路運輸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期交通運輸部將結合春運檢查工作對各地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交通運輸行業是衛星導航系統應用推廣的重要領域。在目前實際應用的衛星導航用戶中,90%的衛星導航民用用戶集中在交通運輸系統。
北斗導航四大亮點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經前期系統測試,北斗系統試運行服務期間主要性能服務區為東經84度到160度,南緯55度到北緯55度之間的大部分區域;據了解,按照北斗系統組網發射計劃,還要發射6顆組網衛星,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屆時,覆蓋區內定位精度將達到10米。
亮點一 總體性能與GPS相當
“截至目前,北斗系統在中國和周邊地區已經可以獨立地提供衛星導航定位授時服務,總體性能與美國GPS性能相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說,與2012年試運行之初相比,北斗導航系統覆蓋區域有所擴大,定位精度也由平面25米、高程30米提高到平面10米、高程10米,測速精度由0。4米每秒提高到0。2米每秒。
“北斗導航系統可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冉承其表示,我們特別注重與美俄歐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及有關國際組織的交流和合作,讓北斗盡早地融入其他系統,推動多系統的融合應用。
亮點二 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導航工程辦公室主任吳東說:“‘北斗’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據悉,世界上其他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只是告訴用戶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而北斗系統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用戶的位置信息發送出去,使用戶想告知的其他人獲知用戶的信息情況。
北斗導航系統具有短報文功能,用戶之間能用類似手機短信的方式相互交流,能同時解決“我在哪”和“你在哪”的問題。“比如沙漠、草原等地方,手機無法使用,‘北斗’就能發揮重要作用。”吳東說。
亮點三 已在交通等行業應用
在交通運輸方面,基于北斗系統的“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系統”“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系統”等應用推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在海洋漁業方面,漁民通過漁船上安裝的北斗導航儀,不僅可以知道漁船的行進航線以及周圍漁場的位置,還可以發送短信與陸地上的漁船管理部門聯系,一旦遇到臺風或突患疾病等緊急情況,一條短信就可以報警求救。通過北斗導航,漁民還可以準確地了解行情,有針對性地制定捕撈計劃。
在水利方面,建立了基于北斗系統的水文監測系統,實現了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大大提高了災情預報的準確性。
亮點四 2020年將實現全球導航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表示,今后我國還將陸續發射組網導航衛星,不斷提升北斗導航系統服務能力,擴大覆蓋區域。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由30余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航天科技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等北斗導航系統建設完成后,我國將擁有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比肩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北斗導航系統擁有‘獨門絕技’,將成沖擊市場的‘殺手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導航工程辦公室主任吳東的“殺手锏”,指的是北斗將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
北斗系統服務范圍覆蓋我國及周邊部分地區。北斗核心自主技術的芯片和模塊已開發出來,帶北斗導航衛星功能的衛星導航儀已向社會投放進行試用。來源:《解放軍報》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