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在城市群建設的下,最直接帶動的兩個產業,就是軌道交通和基建。
新型城鎮化來了,軌道交通和機械開始躍躍欲試。
新概念最大的突破點,就是新型城鎮化要走一條高效的投資路徑。
過去的10年城市化進程,大多是以現有市區為中心向城市郊區圈層擴散的方式進行,但隨著資源浪費、成本高企等負面弊端的暴露,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而新型城鎮化通過城市群的聯動,不僅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也提高了城市資源配置。
在這場政府自上而下的帶動里,軌道交通將最先受益,這是因為硬件的建設總是最早實施,而軌道交通行業里多為國有壟斷企業,如中國中鐵,中國南車,中國北車,這些公司受政策影響而非市場因素較大,將率先享受到政策紅利。
軌道基建的振興也帶動了下游機械設備的發展,這個行業由于產能過剩的原因,飽受庫存積壓和資金回收難題。
但基建重啟后,如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柳工、徐工機械等行業龍頭,不僅庫存壓力有望緩解,下游需求也將旺盛起來。
新型城鎮化,告別“攤大餅”式發展
新一輪的城鎮化浪潮即將到來,然而,與過去城市化相比,這一輪的建設優化有何不同?其中蘊含著哪些機會?
根據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新概念,此次“新型城鎮化”聚焦于城市群,即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周圍輻射構成城市的集合。
此前,政府已相繼在“十一五”規劃中首次將城市群納入戰略框架體系,并在“十二五”規劃中繼續提出“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此次的“新型城鎮化”,實質是對以往目標的具體明確和進一步推進。
事實上,“新型城鎮化”與過去10年最大的差別,就體現在資源配置的優化和空間布局。
以往而言,我國城市化的進程都以“攤大餅”的形式,即以現有市區為中心、向城市郊區圈層擴散。這種方式當城市規模較小時,集中發展能達到節省交通、供水等建設成本,但當城市規模無限擴大后,就會導致資源聚集效應的降低,并且帶來越來越高的成本。
吳敬璉就此曾一針見血地評價過,加速的城市化導致“土地資源大量浪費,中國是一個土地短缺的國家,但我們在城市化過程中土地浪費非常嚴重,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地超過了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并且“攤大餅式的發展推進城市化,把金融服務業和各種各樣的制造業企業都堆在大城市里面,因為專業混雜,所以并不能夠發揮專業集聚效應,導致了城市的專業化水平很低,這樣就很難提高效率”。
而新提出的城市群的優勢,就在于它是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聚成的龐大的聯合體,因此不僅能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也提高了城市資源配置。
這個概念由法國地理學者戈德提出,他認為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
在城市群建設之中,最直接帶動的兩個產業,就是軌道交通和基建。
首先是軌道交通,由于城市群是地域集中城市的聯合體,因此它的發展必須依賴通暢和低成本的物流、客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軌道交通相對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具備節能減排、節約土地等優勢,可以說軌道交通越發達,則越能降低物流和客流的成本。
未來的交通運輸,城市內依靠地鐵和輕軌、城市群依靠城際軌道、而城市群之間的客流依靠高鐵。
在基建領域,城鎮化中傳統投資,即固定資產投資仍然將在中短期里扮演重要角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要增加并引導好民間投資,同時在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又不會造成重復建設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