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無論從個人的切身體會,還是從城市道路有限增長與汽車保有量快速上升的數據對比來看,城市交通狀況仍在不斷惡化。事實上,2009年的福田指數已反映出國內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十分嚴重,而故我們認為,智能交通建設無疑已成為“保民生”的剛性需求。2012年,中國智能智能交通發展狀況如何?展望未來,中國智能交通高清化發展趨勢如何?
智能交通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早在今年7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相繼提出“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內外需增長乏力、房地產政策難以松動的背景下,與民生相關的基建投資已成為“穩增長”的重點。而智能交通作為可直接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感受和生活質量基礎設施,其投資力度將有望進一步加大。
在中央“穩增長”基調和各地“剛需”的驅動下,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交通投資計劃頻出。而且,二大特點:第一,智能交通建設熱潮正在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總體市場規模增長十分迅猛。第二,大項目數量眾多,即使一個縣級市,智能交通建設投資也動輒數千萬元。而且從2011年與2010年大項目數量的對比來看,千萬級項目數量增長超過120%,總計金額57.9億元,增幅達180%(tranbbs統計數據)。由此可見國內智能交通建設規模擴大趨勢明顯。
總體而言,目前國內智能交通市場非常分散,該領域的大小公司預計可達上千家。同時,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為規模較小的地方性系統集成商,通過當地渠道維持生存;而少數具備全國擴張能力的行業領先廠商,市場占有率也并不高,如銀江股份2011年智能交通業務營收4.44億元,市場份額尚且不足5%。但是,在國內城市智能交通項目規模日益擴大,項目復雜度隨之提升的背景下,行業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市場份額呈現出向龍頭廠商集中的趨勢。這背后的邏輯在于:
第一,項目規模擴大,意味著項目承建商的墊資需求增加。尤其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在“穩增長”和土地財政難以為繼的雙重壓力下,資金十分緊張,因而更多地以BT方式發包大額智能交通項目。故只有具備很強資金實力的行業領先廠商才具備項目承接能力。
第二,項目復雜度提升,因而對項目承建商的項目管理、實施能力和技術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故具備豐富大項目經驗的廠商將獲得更多市場機會。
高清化彰顯行業趨勢
前端視頻采集高清化必將是今后發展的一個趨勢。傳統系統采用模擬標清成像技術,分辨率最大為768×597,只有45萬像素,清晰度明顯不足。另外,模擬系統的線性成像也面臨著圖像層次感不強、對比度差等問題,同時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模擬標清攝像機抓拍的圖像視場小,一臺攝像機往往是細節和全景不能兼顧,從而導致無法清楚地抓拍到人、車、物的細節特征及乘坐狀況,其直接的結果就是面對如刑偵、治安等業務部門要求追查罪犯面貌、涉事車輛細節、肇事車輛司機面貌的時候顯得無能為力。
采用高清攝像機成像技術(通常為200萬、500萬像素或更高分辨率的高清攝像機),可大大提高抓拍圖像的質量,不僅可以清楚地抓拍到人、車、物的細節,還可以提供高質量的全景圖像,并且可以記錄更大的范圍、更寬場景內的信息,從而滿足了刑偵、治安、交警等多個業務部門的需求。因此,高清化的視頻監控系統已成為當前行業發展的一個熱點。
智能交通高清展望
目前,高清視頻監控在大眾行業應用市場已經凸顯,還會繼續向行業應用和高端用戶滲透。未來的安防系統,高清視頻監控會和傳統的模數系統相互融合,構建出一個和諧共存、互聯互通的安防體系平臺,滿足用戶多層次的應用。不同行業、不同場合對圖像清晰度的要求不同,如在車水馬龍的鬧市區能否看清一個人的面部特征,看清楚車輛的牌照是很重要的;在高樓大廈的大廳內、擁擠喧鬧的出入口、停車庫的出入口、高速公路、體育場館等場合,高清攝像機則能大大提升系統的應用價值,為城市治安的監督和管理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清攝像機并不普及,只是剛剛開始,這需要加大市場的發展和推廣高清攝像機力度,實現高清的目標,讓用戶看得更清、更遠。
目前智能交通中的卡口抓拍、超速抓拍、電子警察等絕大部分還是標清產品,各地逐步用高清產品替代標清產品。相關廠家正面臨一次產品“大洗牌”,要求廠家能抓住這個契機,把智能交通做為重點扶持行業。
無論是網絡高清攝像機還是模擬高清攝像機,在未來安防市場中都會有用武之地,因此,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整個智能交通行業都會邁入真正的高清化、數字化。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