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交通信息化建設主要任務
1、推進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協同整合,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務能級
統籌城鄉建設交通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進電子政務基礎環境、政務信息資源和業務協同應用建設,逐步實現政府機關、管理機構、服務對象之間政務信息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擴大服務對象,服務過程的覆蓋面,提升政府決策能力和管理效能。利用現有信息化基礎設施,主要依托上海市政務外網,在統一網絡應用標準和規范的基礎上,確定并完善各自的安全等級,實現建設交通系統各單位間跨系統、跨部門的數據交換,為全行業業務信息的共享交換奠定基礎。按照“外網受理、內網辦理”的運行模式,以信息公開、行政管理和公眾服務為核心,進一步深化推進全行業電子政務建設,構建邏輯上緊密、傳輸規則統一的內部電子政務服務門戶和對外公眾服務門戶,通過各行業、各單位內政務信息平臺有機的結合,提供業務協同、數據共享交換等服務功能,形成整體的行業應用環境,提高政府公眾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2、籌劃城市管理數據資源中心建設,提升信息化對城市運行和綜合管理的支撐能力
以數字化地圖和遙感影象為基礎數據,以地理信息系統為主流技術,以標準和規范為前提,以開放式的系統結構為原則,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數據資源中心建設,按照“公共性、基礎性、綜合性”的基本定位,匯聚各類基礎數據,通過各類數據的綜合與集成處理開展綜合應用服務,強化基礎信息資源對城市管理各行業基礎管理的支撐作用。按照“城市管理數據集散中心、城市管理應用服務中心、城市管理信息發布中心”的功能定位,積極推進城市管理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創建數據資源中心數據庫系統的軟硬件環境和相關設施條件,構建以上海城市空間地理信息、遙感信息為基礎,匯聚各行業專業數據、在統一數據維護和系統運行機制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基礎數據平臺。以現有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積累的大量數據為依托,進一步加強相關標準和規范建設,強調基于城市坐標參照系下的空間地理信息的公共性,保障信息交換和共享在空間地理位置上的一致性,為統籌城鄉建設交通領域綜合信息資源建設與整合創造基礎條件。以提高本市地下空間管理水平為目標,進一步拓展地下空間基礎信息資源建設,重點拓展地下管線基礎數據的覆蓋區域,配合地下管線普查,在現有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地下空間基礎數據規范的推行,及時匯集地下管線普查資料;適時開展地下構建筑物的數據調查,完善數據應用功能,進一步形成在統一城市坐標系下的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系統。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運行安全和應急處置的能力,按照統一的網絡環境、統一的空間參照基準、統一的標準規范、統一的信息要素制定等原則,實現信息資源整合、傳輸與共享,發揮在突發事件處置中信息集成、綜合研判、輔助決策和總結評估等作用,為重特大事故應急指揮提供決策支持,提高綜合應急指揮能力。
3、推進跨部門、跨行業協同應用,提高建設交通領域信息化的整合度和應用能級
按照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建設管理三大業務主線,建設和完善相應的跨部門、跨行業協同應用系統建設,并逐步推進與區縣建設交通管理部門的業務協同,在籌劃數據資源中心建設的同時,著力加強三個綜合性應用平臺的建設。建設城市綜合管理信息平臺,進一步擴大城市網格化管理的應用成果,聯動“12319”城建服務熱線,增強城市基礎設施部件和事件的實時監控,進一步拓展市政、綠化、建設工程等專業領域和郊區城鎮化地區的網格化應用,進一步提高市、區網格化信息平臺和相關單位的業務協同能力,全面掌握供排水、燃氣、道路、橋梁和隧道等城市基礎設施的運行狀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的長效管理。完善交通綜合信息平臺,進一步推進地面公交、軌道交通、公路、航空、鐵路、港口等交通方式客流動態、設施狀態的信息匯聚、交換、共享,完善平臺對不同技術獲取的交通信息的整合與處理功能,提高對交通綜合分析、應急處置和出行服務的能力;拓展和提升交通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的信息匯聚和智能化處理能力,增強和完善城市交通運行狀態監測、交通信息公眾服務等功能;著力推進ETC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應用普及,促進區域性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加強能適應長三角交通一體化發展的信息化應用。構建建設工程管理平臺,對建設工程特別是重大工程項目實現全生命管理,實現整體、動態﹑量化的科學管理;推進建設工程項目儲備、立項、建設、竣工等環節的審批業務協同辦理、審批行為全過程監管,強化工程項目安全監控,進一步提高政府決策、監管和協作能力。
4、推進各職能局以行業信息化監管為重點的應用系統建設,發揮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整體效能
從特大型城市管理實際出發,圍繞城鄉建設交通領域信息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按照行業發展需求,以各行業主管部門為主,通過示范引領,著力推進以各行業信息化監管為重點的應用系統建設,提高各職能局行業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水務(海洋)行業:圍繞“一個平臺”(水務公共信息平臺)、“四項應用”(電子政務、防汛指揮、水資源管理、水設施監管)、“一項保障”(基礎設施和信息安全保障),重點建設水設施精細管理、業務流轉協同辦公、水資源動態評價等應用平臺,初步搭建“智慧水網”框架,形成“行政許可市區協同、防汛指揮三級聯動、資源環境動態評價、感知監測精細管理、行業監管數字建檔、統一門戶個性服務”的水務信息化架構;圍繞上海海洋管理和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結合“數字海洋”上海示范區建設,以海洋應用集成、海洋數據交換、海洋網絡互聯為重點,構建上海市海洋網絡交換平臺、海洋數據中心,海洋公共信息平臺和海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初步形成以網絡平臺為載體、數據中心為基礎,應用平臺為核心的海洋信息化框架體系。房地產行業:圍繞住房保障、住房建設、房地產交易登記、物業管理和房屋拆、改、留(保)、修等五大業務板塊,建立健全房屋狀況信息查詢應用系統,推進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業務全覆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以住房市場監管、住房保障工作需求為重點,建設住房信息服務應用系統;以已有房屋信息平臺為基礎,完善審批事項辦理功能,加強執法監察管理,完善動態監管機制,形成全市房管部門一體化的行政審批和在線監測系統;加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數據倉庫建設,完善房屋信息統計分析應用功能,為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務支撐。綠化市容行業:圍繞綠化市容、林業、城管執法等業務發展需求,重點推進綠化市容數字指揮中心、綠化市容專業網格化信息系統二期工程和綠化林業“三防”體系建設等應用,完善行業資源空間數據和業務管理數據為核心的資源數據倉庫建設,推進市、區(縣)和科(署)三級基礎網絡互聯互通和高效協同,推進政務綜合管理系統建設,全面集成各種政務應用,拓展門戶網站功能,形成市區縣“網站群”建設。交通港航行業: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公交優先”發展戰略,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強行業基礎管理和動態監管能力為重點,推進交通港航電子政務系統整合和綜合數據庫建設;推進公交行業信息化建設,提升客流動態和車輛運行狀況等數據采集功能和精度,實現運力資源即時調配、線網布局整體優化等輔助決策功能;加快交通樞紐和站點等基礎設施信息化配套,推進“信號優先”試點;建設覆蓋全市高等級內河航道和港口的船舶交通安全保障系統,提高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基于電子海圖的港航設施綜合信息平臺,提升設施建設運行監管水平與服務效率;加快物聯網技術在港口作業安全監控、航道船舶營運監管、長三角區域物流信息共享以及碼頭自動化裝卸管理等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