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牌車難逃智能法眼
在日常交通違法處理時,部分車主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的車沒有在某路段行駛過,為何還被扣了分?這很有可能是車輛號牌遭到“克隆”。套牌車令人深惡痛絕,但是查處起來難度比較大,因為交警不知道套牌車會在何時何地出現。有了“智能交通系統”,這樣的問題便迎刃而解。
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呢?“一輛車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王健解釋說,由于“智能交通”中的電子警察和卡口,會對每一輛車拍照,車輛的行駛軌跡很容易被記錄下來。如果一輛掛有魯F54**9號牌的車,同時或者在很短時間內出現在兩個較遠的地方,這說明這兩輛車中至少有一輛是套牌車。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后,系統會自動報警,設置在各卡點的高清探頭上具有車輛比對識別系統,攝像機實時拍攝經過車輛圖像,計算機對圖像進行智能識別,得到車輛號牌和其他信息,再到數據庫查詢,比對驗證。
除了套牌車,肇事逃逸車輛、涉及刑事犯罪車輛和違法行為過多車輛等都將被列入“黑名單”,只要被電子警察拍到,都會向指揮中心報警。
數據共享協調作戰
“拿我們一個人的身體功能來打比方,流量采集就相當于我們的眼睛,信號控制相當于手,誘導發布系統就相當于我們的嘴。”對于“智能交通”中的專有術語,交警支隊科技科民警王健這樣形容。
在煙臺建立“智能交通系統”之前,電子警察、信號燈、誘導屏等設備大都是“單兵作戰”,不僅浪費了大量資源,而且數據得不到共享。有了系統集成平臺之后,就相當于有了一個“大腦”,這樣就可以令“手”、“嘴”、“眼睛”等器官協調起來。
王健介紹說,通過設置在路段的流量采集設備,輔助以路口的監控設備和信號控制系統本身的流量采集,對市區路網的通行狀況做出暢通、輕微擁堵等判斷,反饋給信號控制系統,啟動相應的控制戰略。比方說在暢通的狀態下可以啟動綠波放行,當出現擁堵時啟動擁堵戰略控制,對市區的交通流采用快出緩進、加大信號周期等控制策略,同時將采集到的路況信息實時發布到室外交通誘導屏,也叫可變信息情報板,引導交通參與者選擇合適的道路通行。
“綠波帶”在紅旗中路使用將逐步推廣
最近,細心的司機朋友也許會發現,行駛在紅旗中路,車突然好開多了,等紅燈時間大大縮短,有時一個綠燈過去處處綠燈,別提多痛快。一打聽,這正是交警部門開展的路段信號調優協調控制的測試工作,也就是俗話講的“綠波帶”。
所謂“綠波帶”,是指計算車輛通過某一路段的時間,再對各個路口的紅綠燈信號進行協調,使車輛通過時能連續獲得一路綠燈的技術。比如一輛車按40-45km/h的速度,在平峰期,從紅旗中路勝利路路口到上夼西路路口的行駛時間是2分鐘,就把上夼西路路口的綠燈開始時間設置在勝利路路口綠燈開始時間的2分鐘之后。這樣當司機在勝利路路口綠燈起步、正常到達上夼西路路口時正好也遇上綠燈,不僅車輛通過的效率大大提高,油耗及尾氣排放也大大降低。
“同樣的道路、同樣的紅綠燈,通過的效率卻截然不同,奧妙全在管理技術和手段的不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智能交通’。”負責信號燈系統的交警支隊科技科民警唐建軍介紹,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紅旗中路車輛行駛速度有了明顯提高,“以前在平峰的時候,紅旗中路平均時速是17.8km/h,設置了‘綠波帶’之后,車輛平均速度提高到22.8km/h,而且車輛停車次數大大減少。”
目前,交警部門正在紅旗中路和觀海路試驗“綠波帶”。待“智能交通系統”逐步完善之后,煙臺有“綠波帶”的道路將會越來越多。到明年年底,煙臺將完成包含芝罘、萊山和高新區在內的新增和改建99個燈控路口,并對已有177個燈控路口進行升級,在對以上276個路口實行聯網控制的基礎上選擇120個路口進行信號配置優化。完成在黃金頂隧道、通世路隧道、魁星樓隧道、塔山隧道、南山隧道建設雙向10塊LED屏,在市區關鍵節點建設行車誘導屏和停車誘導屏30處,其中光帶復合屏20處,為市民出行提供動態的實時路況參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