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車輛的擁有量增長迅速,但停車泊位的建設嚴重不足是大中城市“停車難”的首要原因,由此帶來的“停車難”、“亂停車”等矛盾糾紛能否妥善處理已成為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標,也是考驗政府管理能力的具體表現。
一、面對“停車難”,上海的主要解決措施
上海市為緩解“停車難”問題,市政府審議通過的《上海市停車場(庫)管理辦法》將于2013年1月1日實施,新《辦法》是對2005年頒布《辦法》的一次全面修訂。本次修訂調整了市中心區停車管理體制,新增了停車資源錯時利用、公共交通換乘停車場(庫)等措施,完善了配建停車場(庫)標準的審核、臨時停車場管理等方面內容;同時在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設中,在擴增泊位指示誘導屏和靜態交通基礎平臺網絡設備等建設方面投入巨額預算,應用科技手段緩解城市停車難。
2012年5月,由七海前瞻科技集團、上海交通大學及NowInnovationsCompany和EstonianTallinnUniveresity合作的IPS(智能停車體系)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目標就是引進國外成熟穩定的平臺,利用國內外大學的視頻圖像識別和無線射頻等尖端技術,嵌入NowInnovations穩定的Park!Now平臺,結合國內城市實際情況,為開發解決這個全球性的難題做出貢獻。
在治理城市“停車難”中還有公安交警執法管理,對繁忙商業街、學校、醫院門口等禁停路段配合進行交通秩序治理的要求。隨著城市發展,增加非現場執法取證的“電子警察”是彌補執法人員不足的有效手段。通過車輛及號牌識別、視頻跟蹤和行為分析等手段觸發自動裝置記錄取證,這種方式相對于傳統方案具有成本較低,易于安裝,監管范圍大,錯拍率低等特點。
由于城市中心的泊位供給嚴重不足,例如上海市缺口達到30萬之多,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在適合的范圍內將道路路內劃車位或利用不同時間段允許臨時停車。協管員可以用手持POS機進行停車記錄管理和自動車牌識別打印,結合路段車位檢測的IPS系統就能發揮協管人力的最大作用,提高管理效能。
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2012年發布數據,其中公共停車場(庫)的6處P+R停車場(庫)周轉率0.33(輛次/泊位/天),相較平均值周轉率1.57有著極大的差距,換個角度也就是每天停放率只有百分之三十,有百分之七十閑置;又如虹橋樞紐及浦東機場停車場也都使用率不足,政府為公共交通配套的停車設施未能充分利用,如果結合IPS平臺實時的發布資源及價格的優惠政策,相信能將臨時泊位發揮較大作用。另外咪表的周轉率3.7(輛次/泊位/天),可是同樣路段的人工收費路段及手持POS機收費路段周轉率是2.19(輛次/泊位/天),低于咪表收費路段。如何提升收費路段的智能手段是十分重要的課題,IPS研究中心正為上海市閔行區建委交通辦做試點實施和研發工作,圖1為完整的IPS系統框架示意圖。
圖1 完整的IPS系統框架
圖2 路內路外場景
圖3 移動支付流程
二、智能停車體系(IPS)助力解決停車難
城市智能停車的推進需要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包括電信基礎運營商、銀行、停車管理公司、ITS技術服務行業)以及交通參與者的共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自動停車服務
停車場(庫)、泊位信息共享技術結合場內場外引導技術將提供一系列自動停車服務,如車位預訂、停車場位置引導、停車場附近信息介紹。車主可在行駛中用智能手機的APP、二維碼、短信、呼叫中心等技術即時搜索附近停車場和停車位,享受便利,圖2為路內路外停車場景示意圖。
2、便捷收費管理
以信用卡、支付寶、銀行、預訂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技術將使得路內以及路外停車收費管理更加便捷。對于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來說,移動支付大大減少了現場收費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耗費,也避免了管理中可能遇到的沖突和矛盾。更好地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供幫助,支付流程如圖3所示。
3、基于視頻的多目標發現與跟蹤技術
車輛第一次出現在視頻中的時刻開始,將會被發現。圖4中的紅色框圖為發現的車輛。在發現車輛后,將會通過車輛的在圖像上的相關特征進行跟蹤。跟蹤窗口也會隨著車輛的運動、旋轉而變化,從而降低了目標跟丟的概率。
圖4視頻設備和智能分析
4、路內停車
通過手機或其他智能互聯終端登錄Park!Now系統,系統記錄當前GPS數據和時間數據,離開時,再次登錄Park!Now系統,將離開時間上傳到系統,根據記錄的地點,停車持續的時間,產生一個二維碼,用戶可以使用二維碼在網上進行支付操作。
5、路外停車
(1)發卡方案。在停車場入口設置門禁。進門發卡,卡上印著含有停車時間等信息的二維碼。車主在離開停車場時,使用手機或替他智能移動設備上的二維碼,根據停車時間地點完成手機支付。車主離開時將卡片插入門禁系統后,門禁將自動打開放行(如圖5所示)。
(2)使用RFID或視頻技術的方案。在進入停車場時,自動讀取RFID的信息或者使用視頻技術獲得相應車牌信息。自動打開門禁。車輛在離開時,自動讀取RFID的序列號或者車牌號,在使用智能移動設備自動付款系統上完成支付。開車離開停車場時,門禁系統將根據讀取到的RFID信息或者視頻信息,比對網上的付費結果,自動打開門禁。
系統平臺通過指令通道收集停車系統和第三方應用程序將停車信息上報給中央控制模塊,中央控制模塊通過管理、報告、計價以及執行四大流程對信息進行處理后通過支付通道完成停車規劃和付費,并將處理信息返回給停車系統和第三方應用程序,整個系統平臺控制流程采用統一接口集中管理,信息處理能夠得到非常有效的處理,安全性高,通過億萬次的交易處理存儲和長時間使用,證明是一套非常穩定的停車付費處理系統,平臺系統結構如圖6所示。
6、違停取證
如圖7所示,必須拍攝三張照片;相鄰兩張照片拍攝時間間隔在45秒以上;三張照片的車牌均可見;可從全景圖中,提取出車牌部分的特寫;照片內要有參照物,能夠判定周圍環境。
圖5路內和停車場(庫)應用無線射頻標簽流程
圖6平臺系統結構
7、完善相關設施
提供方便的電動車輛使用的充電站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如何在現有的停車場(庫)和加油站增設充電便利以及配套的服務平臺也是IPS的功能之一。城市中多半是短距離的往返,應用電動車是節能減碳的最佳方案,而便利充電站的規劃設置是必不可缺的。IPS研究中心為此也提供了整套方案給相關部門并建議開始國內的試點計劃。
圖8中紅星為塔林ABB快速充電站所在點,箭頭所示處為ABB快速充電站和Park!Now智能支付平臺。Park!Now為用戶提供多種支付方式。并能為電動汽車駕駛員在ABB快速電充站提供手機支付服務。
附:專有名詞對照解釋
IPS:IntelligentParkingSystem智能停車系統,包括路內和路外停車,運用移動互聯網、呼叫中心、射頻技術、視頻監控技術、車牌識別技術、在線支付等技術的系統。
LPR:LicensePlantRecognition車牌識別,能夠檢測到受監控路面的車輛并自動提取車輛牌照信息(含漢字、英文、數字及顏色)。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非接觸式識別和互聯技術,在移動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進行近距無線通信。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又稱電子標簽、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POS機:PointOfSales銷售點情報管理系統,是一種配有條碼或OCR碼(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字符碼識別)終端閱讀器,有現金或易貨額度出納功能。
P+R:ParkandRide換乘停車場,用于停放私家車后換乘公共交通。
ITS: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智能交通系統,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
Park!Now:是一個集手機移動支付、停車交易和管理為一體的智能停車系統,它是世界上首個商業手機停車系統,是NowInnovations公司開發的一款智能停車軟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