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獨創的行業,電動自行車隨城市化進程加速,逐漸取代自行車成為中國老百姓最佳代步工具。據統計,2012年1-8月,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同比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達22.53%;完成工業總產值338.3億元,同比增長23.7%。數據表明,盡管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已超過1.4億輛,但剛性需求和市場空間依然存在。
從十八大新聞中心特地設立的電動自行車充電站,到“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以及中央定調明年經濟政策,城鎮化提速….電動自行車行業近期利好不斷。業內表現振奮,電動車行業龍頭企業新日電動車副總裁胡剛認為,中國特有的草根行業——電動自行車行業正迎來屬于自己的真正春天。
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認為:“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大戰略,也是目前克服經濟下滑、拉升國內消費的最好‘推手’。”這無疑給一直將城鎮作為消費主戰場的電動車行業,注入發展的強力。
但是,多年以來,由于鼓勵性政策的缺失、行業標準的模糊等問題,電動自行車行業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甚至連行業存在的合理性都存有爭議。
國家工信部節能和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曾表示,如果現在中國家庭都像美國家庭那樣配車,汽車的數量將高達11億輛,目前世界每天消耗的8000萬桶石油根本不夠中國使用,停放所需的面積可以占光中國所有稻田。周長益強調:“我們不能去和美國人、和西方國家比資源能源消費。”
與此同時,一些專家也認為,從目前中國國情來看,中國交通不可能發展成美國“汽車一元化”模式,中國居民個人交通工具將表現為汽車和各種小型交通工具并存,而各種小型個人交通工具又以“兩輪車”為主。
在新日電動車副總裁胡剛看來,正是這種這極具中國特色的“兩元化”交通的現狀和未來,為電動自行車提供了生存的根基和發展的沃土。“我國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客觀條件決定兩元化交通格局會持續很久,這也讓電動車從草根行業迅速發展成大產業。”
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個服務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西安世園會三大世界級盛會的龍頭企業。2012年以62.08億元的品牌價值作為行業唯一品牌再度當選“中國品牌價值500強”,在中國電動交通工具行業品牌價值最高。
據記者了解,2011年中國的電動自行車產銷量依舊保持在2200萬輛以上,占全球市場的95%以上,在某些區域,電動自行車與自行車的比例已經成為1:1,馬上完全取代了自行車。特別是對于物流、餐飲等就業群體、居住在城市遠郊經濟型住宅的上班族、城鄉中老年人、學生等,電動自行車因環保便捷和超低使用成本廣受歡迎。
一些統計數據也顯示,目前中國電動車消費群體在極速膨脹。“例如,每年八九月份是銷售額高峰時段之一,這與學生入學有很大關系,一方面是接送孩子入托上學的家庭需要,另外新興的學生群體也是電動車的消費群之一。”胡剛告訴記者。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