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12年夏天北京的一場暴雨,不但暴露了城市市政建設的缺失,而且更突出了作為中國一線城市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上的不足。由于信息上報的不及時和信息發布渠道的不暢通造成了不必要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目前隨著城市的快速擴張,汽車、地鐵、輕軌等現代化交通工具的發展,影響公眾交通出行的意外因素變得越來越復雜。而現有的應急處理系統大都是面向管理者設計的,由于涉及人員審批、跨部門協作、層層下發等繁復的行政程序,很難做到及時響應,往往只能做到事后補救而不是事前預警,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目前復雜多變的突發狀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具備應急預案處理能力的面向公眾的出行信息服務系統,使公眾可以及時獲取信息進行主動規避。
近年來,面向公眾出行的動態交通信息服務一直是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日、歐、美等發達國家政府和企業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進行交通信息服務的研究與應用,并將其作為解決大城市交通困境的有效手段。國際間通過不斷的產業合作和廣泛聯盟,使得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在向集成化、平臺化方向發展的同時,已經在相關設施建設、終端設備銷售、各類服務應用方面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產業市場。
歐美發達國家在交通信息服務系統應用中已取得了大量研究經驗,并從中獲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積極跟蹤國際智能交通系統領域技術的發展。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已進入發展期,在軟件、產品開發、技術標準、產業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進展。
目前,基于動態交通信息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務已經開始在我國進入初步的商業運營階段,我國各個城市進行的交通基礎建設為動態交通信息的采集奠定了基礎。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動態交通信息的應用提供了快速發展通道。導航、LBS(移動位置服務)等智能交通服務應用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更是為動態交通信息的應用提供了廣大的市場空間。
但是我國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尚不成熟,盈利模式仍不清晰,同時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商受到數據源制約較嚴重,目前處于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商上游的數據源部門基本都隸屬于政府交通管理部門和運營部門,向社會企業開放程度不夠,這極大程度的制約了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
二、城市現有信息系統現狀
目前國內大中城市都建設了大量與出行相關的業務系統。如治安監控、交通管控、智能公交、誘導系統、高速監控、應急指揮等系統,涉及了政府、公安、交警、交通、市政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
這么多信息系統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卻無法使政府主管部門和公眾及時得到確切的信息,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影響交通出行的因素非常復雜,涉及不同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各系統之間存在信息壁壘,現有的信息系統無法解決跨行業、跨部門的信息協調。
?多個系統上傳的海量數據造成的信息爆炸,靠傳統的信息處理手段難以及時鑒別信息的準確性。
?信息采集手段單一,無論是視頻監控還是信息錄入都需要人工干預,僅依靠少數的值班人員難免存在疏漏。
?現有的應急處理流程還是政府部門自上而下層層下發,公眾和一線人員很難及時獲得信息。
?缺乏有效的信息發布方案,信息發布不及時、覆蓋面太窄。
三、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思路
要達到突發狀況下自動及時地對公眾預警的目標,需充分整合現有信息系統資源,建立一個能夠及時準確提供公眾日常出行建議和突發事件應急預警的出行信息服務系統,系統能夠對海量信息進行自動分析處理,根據預案自動進行多種渠道的信息發布和預警,充分利用新興的信息交互手段,提高信息的覆蓋面積和針對性。
系統的總體建設目標需從面向管理向面向服務轉變,實現扁平化業務管理,提高系統的影響速度和服務質量。這是政府職責轉變的必然趨勢,也符合溫總理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推動信息化和服務化建設目標。
四、公共信息服務系統設計
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成功的關鍵是要能夠及時準確獲得各種出行相關信息,此外需具備交通狀況自動判定的能力和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理預案,并且能夠實現多渠道實時信息發布。因此系統可按照功能劃分為信息采集子系統、信息處理子系統和信息發布子系統。
信息采集首先要解決數據源問題,需要通過建模從海量數據中篩選出與公眾出行相關度高的信息。我們知道,影響公眾交通出行的因素非常多,以自駕出行為例,除了要考慮道路的距離、等級、信號周期等固定信息外,還得考慮車流量、擁堵程度等動態信息,此外還需要考慮惡劣天氣、交通管制、社會活動等特殊情況的影響。因此需將各種交通相關信息按照出行方式和對公眾出行的影響度和發生概率、信息的獲取難度等角度考慮來建立模型,系統按照預先制定的規則來獲取信息。
信息獲取手段包括從現有信息系統主動獲取數據;提供人工錄入和信息接收接口,接收下發的自然災害、重大活動、事件等突發信息;此外還需支持各種信息交互技術,如話務、短信、微博、論壇等,使公眾不僅作為信息的使用者還作為信息來源的有效補充,這樣可以提高信息采集的覆蓋面,增加信息的驗證途徑,保證了信息的質量。
信息處理系統的核心是建立起交通數據中心,對交通出行相關的信息通過分類進行處理和分析。現有信息系統基于人工或傳統的信息處理手段無法及時的處理海量異構信息,這也是突發事件發生時響應不及時的根本原因。
因此系統可采用云計算技術作為數據處理的支撐。云計算技術提供的大數據量存儲能力、并行處理能力和異地災備能力,使數據中心的設計變得簡單,系統通過云計算、數據融合、數據挖掘、數據仿真等技術手段從海量無序的數據中提取出與公眾出行相關的信息,根據預先設定好的預案進行處理。
系統的預案包括常規流程和應急處理、根據不同的預案等級進行信息預警、信息上報或通過誘導屏、電子站牌、廣播等媒介進行發布。低等級的常規信息如道路擁擠度、停車場車位信息、公交到站信息等系統完全自動處理,不需要人工干預。而突發事件、災害天氣等緊急情況系統自動進入應急預案處理,結合人工流程及時進行預警和處理。
信息服務系統發布信息的及時性是系統成功的根本要素,此外還需考慮發布渠道的覆蓋面,發布效果等因素。手機短信是最直接有效的發布渠道,它具有覆蓋面廣,用戶關注度高的特點,公共誘導屏、電子站牌、廣播媒體等公共信息載體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發布途徑。作為一個面向公眾的應急信息發布系統,必須要支持多種發布渠道及時發布不同格式的信息,支持外部系統通過標準接口主動訪問信息,而且需要保障不同媒體發布信息的一致性,避免用戶從不同渠道獲得的信息有沖突,可能會對形勢產生誤判,造成負面影響。
未來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影響交通出行的因素呈現增長的趨勢,各種突發狀況會更加復雜。因此建設出行信息服務系統是大中城市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建設出行信息服務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會涵蓋城市交通的各個因素、涉及到相關的各行各業,所以必須盡早著手,整合現有資源,為公眾及時提供出行信息,以免像北京這次的本來可以避免的意外損失再次發生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