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汽車電子到車載信息服務,Telematics的概念越來越寬泛,涵蓋的內容越來越多,產業鏈條也越來越清晰。相比國外車載信息服務系統近20年的商用歷史,我國相關產品剛起步。起點高、變化快、市場難點多是這個行業的特點,如何在眾多國外產品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實現差異化競爭,是本土廠商亟須考慮的問題。
成為重要利潤來源
據了解,車載信息系統是通過內置在汽車等運輸工具上的計算機系統、無線通信技術、衛星導航裝置、交換文字、語音等互聯網技術而提供信息的服務系統。車載信息服務涉及的關鍵技術較多,包括傳感器及相關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數據通信與傳輸技術、語音技術、云計算技術、地理信息技術、數字廣播和多媒體廣播技術等。
德賽西威技術中心總經理段擁政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隨著汽車逐漸走向大眾化,汽車正成為另一個“家”,車主希望在車上能實時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并能在車外實時掌控車的狀態。完善的車載信息系統應該是與車身網絡緊密相連的系統,它包含了人與車、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車與互聯網的功能。未來的車載信息系統將作為車身網絡與外界的一個節點,在車上為用戶提供更安全、舒適、節能和更智能化的環境。
另外,車載信息服務系統已成為汽車廠商獲取利潤的重要來源。安吉星副總經理李超表示,汽車后市場變得非常重要,整個汽車產業鏈是兩頭(研發和服務)高、當中(制造)低,今后車載信息服務的優勢和作用會越發明顯。據記者了解,某國外豪華車型的車載信息系統中,只有3%的功能屬于該車特有。而恰恰是這3%的功能差異,將該廠的汽車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
有關資料顯示,到2015年,我國汽車產量規模將達到2500萬輛,而車載信息系統裝車率將從2011年的5%上升到2015年的16%。據此預測,到2015年,車載信息系統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500億元。
競爭激烈各有所長
實際上,2010年是中國車載信息服務市場元年。此年前后,國外國內整車企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車載信息系統。
在國外,車載信息服務系統應用十分普及。據北京遠特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陳智介紹,歐美、日本等70%的車輛上預裝有車載系統,該系統為汽車廠商提高贏利和增強用戶忠誠度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美國有通用公司的OnStar系統,福特公司的SYNC系統等;在歐洲有e-Call(緊急救援服務)、e-Safety、FleetNet等;在日本有豐田的G-Book、TOYOTA的“Monet”等車載信息系統終端及服務。
在國內,豐田中國和上海通用不約而同于2009年推出了各自的車載信息系統:G-Book系統和OnStar系統,這標志著由汽車整車廠商主導的車載信息服務在中國正式商用。2010年,上汽集團推出了自主品牌Inkanet系統。2011年,一汽集團推出配備D-Partner系統的奔騰車,當前用戶已超過10萬輛。此外,東風、吉利、比亞迪、長安、奇瑞、華泰的相關產品也陸續安裝上車。據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的資料,最近幾年,車前裝真正意義上的車載信息服務系統的車輛數量達到100萬輛。
國外國內整車廠推出的車載產品各有側重。G-Book系統側重導航和信息娛樂,OnStar系統主要將功能集中在車輛救援以及提供援助上。福特于2007年在全球推出的SYNC系統則更像具備娛樂性的人機交互平臺,它利用藍牙與車主的移動終端,例如手機、iPad等進行連接,依靠語音命令通過SYNC系統對手機等終端進行控制,重點強調了車輛與通信器材的無線通信。上汽集團的Inkanet系統則集各家所長,采用安卓開放平臺,強調了娛樂性、便利性、開放性和功能性的統一。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