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移動支付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增長點。目前,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對這個巨大的市場躍躍欲試,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等運營商正紛紛聯合其他行業的龍頭企業推出手機支付的新業務。可以說,人們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正對支付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公交卡、銀行卡以及各類通訊設備給人們出行增加了各種負擔,能不能通過我們出門隨行必備的手機來完成各類支付業務,是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的。移動支付業務也就應運而生,縱觀全球,從日韓到歐洲,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步伐在不斷加快。尤其是在日韓兩國,移動支付業務日益走向普及,成為頗具發展潛力的業務增長點。
中國聯通與招商銀行剛剛對外發布了新的手機支付業務手機錢包,聯通用戶通過指定聯通營業廳將招商銀行的賬戶加載到專用手機USIM卡上,即可實現在中國銀聯POS終端上直接刷卡消費。中國聯通手機支付產品將于今年12月率先在上海商用,后續將推向全國。中國移動則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聯手,雙方宣布,國航國內網站將支持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業務,國航旅客可以通過手機號碼便捷、安全地完成機票訂購。
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城市開展了手機支付業務,可以對公交車款以及出租車費進行支付,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以下結合實例進行分析。
1 公交、出租車費支付現狀
目前,公共交通領域的支付以現金和公交卡為主。在公共交通比較發達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都實現了公交卡支付。目前北京發行的用戶卡無面值,先充值后使用,最高充值限額為人民幣1000元,日刷卡交易量已突破1000萬次。廣州“羊城通”日刷卡消費突破300萬人次。而在經濟欠發達的二三線城市還未實現公交卡支付,仍然以現金為主,許多地方仍以人工售票為主。在出租車車費支付方面,基本也以現金支付為主,乘客很多時候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進行車費結算,在出租車司機沒有充裕零錢的情況下,現金支付顯得很不方便。
手機支付公共交通費用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現金和公交卡不可比擬的優勢:首先,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手機上集成公交卡可以大大方便人們的出行,不帶錢包、不帶公交卡一樣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其次,手機支付公共交通費用可以通過空中充值的方式,減少了普通的公交卡充值排隊占用的時間成本,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效率;再次,手機支付公交費用可以實現實名制,提供掛失、余額查詢等功能,避免了普通公交卡丟失的風險。基于REID的近場支付技術不斷發展,手機支付應用于公共交通領域開始嶄露頭角,現已在多個城市投入使用,而各大運營商也不斷進行投入,發展手機支付相關產品,提供各類移動支付業務。
2 手機支付的應用前景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市場需求,手機支付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政策因素。政策方面,國家高度重視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早在《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中就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給出了建議:就優先考慮的支付領域而言,面向公共事業、交通旅游、就業家政、休閑娛樂、市場商情等領域,發展小額支付服務、便民服務和商務信息服務;就發展重點而言,結合通信行業用戶與手機號綁定的特點,探索面向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新型服務模式。同時國家大力提倡“公交優先”,積極貫徹落實“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方針。
(2)經濟因素。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300萬左右,城市和城鎮密集區對交通的需求迅速增長。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使人們對公共交通的需求不斷增加,為公共交通領域手機支付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3)社會因素。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國外先進的思想意識與生活方式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日韓為代表的國家大力發展手機支付業務,“一機在手,暢行無憂”的理念更是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目前,全球都在面臨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問題,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思路的提出,國家大力宣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倡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公共交通逐漸成為人們出行方式的首選。另外人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據諾基亞在北京、廣州和廈門對諾基亞手機支付目標用戶的調查顯示:56%的用戶經常使用各種市政公交卡,對把這些預付卡功能集成在手機中,80%以上的調查用戶表示對此功能感興趣。AC尼爾森調研公司在中國進行的調查顯示,80%以上的消費者希望將公交卡、銀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機上。
(4)技術因素。近場支付技術日趨成熟,為公共交通手機支付的實現提供保障。目前,基于RFID技術的近場支付應用已漸漸融人人們的生活,比如公交卡、門禁卡等。RFID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將具備RFID功能的芯片植入手機或者SIM卡中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已經投入使用的產品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提升了出行效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