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步晚,但前景規模可觀
交通信息服務的歷史可追溯至2005年,那時國內就有公司開始做,最初相對較多的是一些國際公司在中國開展交通信息服務業務,國內也有不少企業涉足。經過幾年發展,國內市場格局經緯分明,國際公司慢慢被淘汰了,國內一直致力于信息服務的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如,北京世紀高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15日),上海優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6日),北京九州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15日)。目前國內交通信息市場大部分業務是由這三家公司主導。當然,現在也開始有國外的其他交通信息服務商計劃在中國開展業務,這種挑戰時時存在,國內可能也會有新的交通信息服務公司出現。
目前中國一些大城市已經建成具備一定功能的交通信息服務平臺,有些已經通過某種方式為公眾服務,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居民出行,緩解了交通擁堵現狀。但是由于對交通信息服務的理解以及技術條件限制,國內多數城市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仍然存在不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交通信息服務在中國的發展將著重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源的精度和實時性,在政府政策上實施對信息源向社會開放的態度,完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與其他系統的系統集成與協調,使之更有效地運作,更大程度地服務社會。目前交通信息服務在中國正是朝陽產業,即將進入飛躍式的發展階段,市場前景廣闊,規模可觀。
二、當前交通信息服務的熱點領域
1、交通信息是車聯網發展的必要條件
據一項權威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車聯網中的幾十項功能中,導航與交通信息服務是排在第一位的,超過80%以上的人都認為交通信息是車聯網中很重要的一項功能。這是因為導航儀的靜態導航提供的是起點到終點的路徑,開車的人平均50%的時間是用于上下班的路上,此時是用不上導航的,用導航是因為其可以提供前方道路的交通信息,這就是為什么交通信息使用率高的原因。
因此,交通信息是車聯網中的一個殺手級的服務,交通信息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車聯網的粘性,使用戶對車聯網產生依賴,是車聯網存在的關鍵因素,它提高了車聯網的使用率。如果想發展壯大車聯網,交通信息服務的廣泛使用和良好的交通信息服務體驗是車聯網的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交通信息服務無法發展的話,車聯網也很難發展。
2、交通信息精度漸行漸"精"
目前,交通信息的精度一直被世人所詬病,人們普遍認為當前交通信息的精度不高,對此筆者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在用戶面前體現的交通信息的精度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例如導航軟件與交通信息配合的緊密程度、導航軟件在進行動態路徑規劃時的算法優化程度、地圖與交通信息的匹配程度、交通信息數據傳輸到終端的延誤,都會導致精度很高的交通信息產品在用戶面前精度降低很多,甚至達50%以下,也就是說交通信息精度的提高取決于交通信息生產和使用的各個環節的努力與配合。
九州聯宇現在的交通信息的精度在北京環線上已經達到92%以上,在城市的普通道路上精度也達到85%以上,這樣的精度對用戶來講可以滿足用戶出行要求的。
我們曾做一個對比,對于導航儀的靜態路徑規劃來說,如果讓導航儀做100次導航,難道有85次是完全根據其導航的路線走的道路么?所以我們覺得大家對于交通信息的期望值有時過高。比如說北京,要對北京超過2萬條道路的路段標記它的擁堵狀態,事實上其中的1.8萬條都是正確的,或許不幸運的你正走在標記不正確的2千條道路的其中之一上,那么你就會認為不正確率是100%。然而,事實上這一小段道路只是你起點到終點的很小的一段路,在我們的算法策略中,這種一小段的狀態的差異并不是很嚴重的錯誤。當然我們不會把這個說成是我們精度不是100%的理由。未來,我們依然會繼續提高我們的精度,只是希冀用戶能夠客觀理性地對待信息服務精度。
另外,交通信息的精度是與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有關系的,在中國的環境下,交通信息的數據源并不完善,目前我們能到達的水平,已經是當前技術下所能夠達到的理論的極限。
3、動態路徑規劃將成更好的用戶體驗
目前,我國交通信息服務的比例相當低,尚未達到8%。而在日本韓國,交通信息服務比例均達到50%以上,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筆者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差距,結論是:目前交通信息服務所采用的紅黃綠來標記是否擁堵的方式,無法給用戶好的用戶體驗,無法真正幫助用戶規避前方道路擁堵,因此,很難推廣。用戶在使用交通信息的時候,有幾個時機:一個時間點是出行前的規劃,此時,用戶需要了解從起點到終點的道路上,哪些地方是擁堵或即將擁堵的,制定出他要走的最佳路線;第二個時間點是出行者在出行途中,如果前方臨時出現事故以及擁堵的消息,用戶就可以選擇別的道路,規避擁堵,順利到達目的地。
目前來講,紅黃綠對于普通的出行者來講價值很小。對于出行者來講,需要的是一個具體的建議,而不是需要出行者自己分析要走哪條路,所以從去年開始出現的路況語音播報產品,筆者認為是對交通信息服務理解的一個提高。路況語音播報可以在駕車過程中,實時播報前方道路交通的情況,因為用戶在開車過程中是很難兼顧屏幕上的紅黃綠信息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對交通信息服務的理解在加深,我們服務的形式正在慢慢貼近用戶需求,這是一個進步。
筆者認為未來出行前的動態路徑規劃,將能提供一種更好的用戶體驗,雖然它在技術上實現是需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的,但是筆者相信,動態路徑規劃,將很快的變成現實。事實上,在國內的一些導航軟件中,已經有一些類似動態路徑規劃的功能出現,只不過還不是很完善。動態路徑規劃和動態導航的出現,才是最終交通信息服務的一個終極服務,能夠為用戶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的最終結果。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