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產品展
2012年11月16-21日深圳會展中心1展館
智能生活、云世界開啟新一代信息技術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深圳市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深圳會展中心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招展單位:深圳市六方金橋展覽策劃有限公司
“UFI”標志是國際高品質展覽會的標志,須通過世界展覽業權威的國際性組織——國際展覽業協會的認證方可使用,是展覽的國際品質認證。
一、獨特優勢保最佳效果
品牌卓著:本展是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旗下系列品牌展會中規模最大的專業產品展,每屆展覽面積均達30000平方米,是全球IT企業技術與產品進出口的重要橋梁,被海內外IT企業視為企業融資、技術轉讓合作的淘金之地,其國際化程度、專業化水平、參展成效等幾項指標位居國內展會同行前列。
政府支持:由國家十大部委院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辦,自1999年首次舉辦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強力支持高交會,吳邦國、朱镕基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蒞臨高交會現場參觀指導;2008年,在高交會十周年之際,溫家寶總理專門為高交會題詞,黨和國家的殷切期望以及主辦部委的鼎力支持是高交會成功的保證。
成果顯著:過去的13年,微軟、IBM、摩托羅拉、索尼、戴爾、英國電訊、高通、三星、惠普、西門子、東芝、甲骨文、LG、日立、松下、宏基、華碩、明基等30多個國家/地區的60多家跨國公司前后多次參展,騰訊、同洲電子等一大批優秀國內民營企業從這里走向世界、得到騰飛。
媒體聚焦:每屆高交會有近200家海內外媒體的約1500多名記者參與報道了大會盛況。其中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證券時報、科技日報、廣東電視臺、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和香港商報、大公報、鳳凰衛視、亞洲電視、香港有線電視、華盛頓日報、美聯環球電視新聞、日本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時代周刊亞洲版等海內外主流平面媒體以及網易、硅谷動力、天極網、新浪、搜狐、騰訊等網絡專業媒體。
二、展示內容展行業潮流
第十四屆高交會信息技術與產品展將重點展示云計算、三網融合、物聯網、移動互聯、智能平板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熱點技術、產品與服務。
1、云計算展區
云存儲、云計算平臺
2、三網融合展區
NGB、高清電視
3、移動互聯與智能通訊展區
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掌上電腦、
4、消費電子產品展區
3D視像技術與產品
5、高端軟件技術及信息化應用展區
網站、數據庫、操作系統、電子商務、
三、展位價格又經濟實惠
1、凈地價格:A類展區人民幣2450元/平方米;B類展區人民幣2050元/平方米。
2、標準展位:A類展區人民幣2695元/平方米;B類展區人民幣2255元/平方米。即按上述凈地價格加收10%,標準展位配置包括標有公司名稱的楣板、展架、兩只日光燈、地毯、兩張折疊椅、一張桌子、一個電源插座。
精彩IT,連接世界!
參展熱線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招展熱線:
電話:86-755-82385176
傳真:86-755-82385107
聯系人:梁小姐18665368176
四、門票事宜
2011深圳高交會門票價格已經做出明確規定,票價為50元/張,購買方式有展館現場購票、深圳市內購票、市外購票及在線預定四種方式。與上兩屆一樣,本屆高交會門票不劃分日期,展期規定時間內一次性使用有效。
1.11月16日至21日高交會展覽期間,參觀者可在深圳會展中心現場售票處購票。
2.參觀者也可于10月17日至11月15日,在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各營業網點提前購買高交會門票,以避免現場購票的排隊和擁擠。
3.深圳市外的參觀者可于11月6日前,在與高交會簽訂門票代售協議的各省市組團單位購買入場門票。
4.此外,參觀者還可以通過高交會網站(www.chtf.com)或深圳發展銀行網站(www.sdb.com.cn)進行門票在線預訂。
此外,高交會電子展針對專業觀眾的免費門票申請仍在火熱進行中,截至10月17日17時已有24985名專業觀眾進行了專業注冊,電子行業的觀眾仍可登陸其官方網站(www.elexcon.com)進行申請。
另外,2011深圳高交會還將舉行以“促進國際創新合作,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題的2011中國高新技術論壇,時間為11月16日至18日,地點設在深圳會展中心。2011中國高新技術論壇分為“部長論壇”、“資本市場專場”、“中國創業家峰會”、“低碳技術與新能源發展峰會”四大組成部分,其中吉姆·羅杰斯出席“資本市場專場”和“中國創業家峰會”,須付費參加,其余兩場論壇須提前在線申請,有興趣的聽眾可點擊頁面左側相應欄目,進行上述論壇門票購買或申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