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我國將再發射一顆導航衛星。這是亞太組網的最后一顆衛星,屆時,16顆衛星將初步完成北斗導航衛星網絡,可覆蓋大陸及大部分亞太地區。我國在生產領域和日常生活中嚴重依賴GPS定位的狀況將產生變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李祖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北斗志在將中國用戶從GPS手中搶回來。”他認為,到2020年,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北斗。
位置服務,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了解衛星導航,每個人都能從中預見到未來生活的變化。“通過衛星導航產生的位置服務,具體到大眾可以感知的方面,總結起來大概有4個——手上,物上,網上,車上。這一產業發展,將有效帶動地理信息業、遙感業、移動通信業、互聯網業、計算機業、消費電子業、航天業等諸多關聯行業的升級改造。”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苗前軍告訴記者。
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上,與會專家給參會者描繪了目前通過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已經能夠達到的智能化生活。比如,當你抵達某個特定地點,可以給朋友或者自己留個“備忘”,一旦朋友或自己到達這個地點,會自動顯示這個“備忘”;當你要買電腦,進入特定賣場后,手機將收到賣場所有與電腦有關的廣告,還可以與附近所有同樣想買電腦的人建立聯系,進行交流,甚至臨時組成一個團購小組。最容易理解的應用是,當有人身處險境時,會得到及時準確的定位和救援服務……
一個小女孩打開一本書開始閱讀,書中文字里描寫的場景慢慢展現在她眼前,立體逼真,小女孩禁不住用手去觸摸。這時候,故事里的動畫人物也開始站立走動起來,甚至還飄出了烤面包的香味——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介紹的衛星導航增強服務的應用。新產品銷售時,售貨員可以在虛擬場景中介紹應用;在做手術時,醫生可以對手術部位更加精確定位……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后的全球第三個發展得最快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經濟新增長點。這是參會者的共識。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數據統計,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產值2011年接近700億元,占全球的7.4%。隨著北斗衛星的不斷完善,這一產業將會出現爆發式、跨越式、規模化、可持續性增長。
“今后5年,將是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快速擴張的黃金發展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說。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