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望在本月底初步完成覆蓋亞太地區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近年來中國在載人航天、衛星導航、航母建設等一系列領域接連打破美俄壟斷,這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影響。
媒體報導稱10月下旬中國將再次發射北斗導航衛星,屆時中國將初步完成覆蓋亞太地區的北斗導航網絡建設,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西太平洋以及部分西亞地區都將被納入北斗導航的服務范圍。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意義早已為媒體所廣泛報導。這一重大航天系統使得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近年來中國類似的重大成就還包括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掌握航天載人交會對接,第三個擁有大型航空母艦,第三個擁有第四代隱形戰機等等。中國在包括北斗等多個重大軍用和民用高科技系統項目中接連成為打破美俄壟斷的第三國,不僅對中國自身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折射出重大的戰略地緣政治變遷。
眾所周知,軍備和高科技競賽是冷戰時期美蘇對峙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年地緣政治格局的主要表現形式。美蘇曾在載人航天、衛星導航、航母建設等諸多領域展開激烈的爭奪,雙方的技術標準更成為了相關技術劃代和升級的基礎。
由于這些重大技術項目的規劃和推進一般至少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很顯然蘇聯解體后作為蘇聯大部分技術繼承者的俄羅斯并沒有將美蘇競賽的游戲玩下去。中國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中不僅實現了經濟增長的突飛猛進,也在國防高科技項目上實現了與美俄等國差距的縮小和追趕。
中國在載人航天、衛星導航、航母建設這些領域接連打破美俄壟斷,實際上是冷戰結束、美蘇對持終結后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變化的一個側面。中國在諸多而不是單一國防和高科技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顯然也加重了美國國內部分人士對于中國的戰略焦慮。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