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正式通車
高速鐵路成為鐵路客運的新主力
十年間,我國高速鐵路后來居上,高原鐵路世界一流,重載鐵路屢創奇跡。
中國鐵路闊步發展(跨越·十年)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鐵路規模建設高歌猛進的十年。鐵路營業里程躍居世界第二,電氣化鐵路運營里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高居世界第一……建設規模與速度,走在世界前列。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鐵路自主創新捷報頻傳的十年。高速鐵路后來居上,高原鐵路世界一流,重載鐵路屢創奇跡……技術與裝備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面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洪澇災害等一系列嚴峻挑戰,共和國長子彰顯鋼鐵意志,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開啟了大動脈引領的嶄新時代!
建設發展快、經濟效益大
鐵路建設規模、投資力度、客貨運量均創歷史紀錄
這是鐵路投資力度前所未有的十年,也是大規模鐵路建設形成高潮、逐步進入收獲期的十年。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央把鐵路建設作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點,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建設規模,掀起了鐵路建設新高潮。
十年間,我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6952.2萬億元,是前十年投資的6.5倍;新線投產2.26萬公里,是前十年的1.8倍;復線投產1.58萬公里、電氣化投產2.8萬公里,分別為前十年的1.6倍和3.1倍。
俯瞰神州大地,京津城際、武廣高鐵、鄭西客專、京滬高鐵……一條條高鐵拔地而起,7563公里新建高鐵使列車旅行時間普遍縮短了一半以上;
青藏鐵路、宜萬鐵路、包西鐵路……一條條區際干線建成投產,雪域高原不再遙遠,蜀道出行不再艱難;
北京南站、上海虹橋、廣州南站……約300座現代化火車站投入使用,旅客購票、候車、換乘條件大為改善。
鐵路建設飛速發展,直接受益的是旅客。2011年底,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8.62億人,比2002年增長76.3%,增幅和總量都創歷史佳績。“現在鐵路發展太快了!過去從福州坐火車去廈門,要11個小時,現在坐高鐵,只要1個半小時。比自駕車少3個小時,還省一半的錢,舒服又劃算!”福州旅客林鳴坦言,福廈高鐵開通后,自己去廈門的次數明顯多了,旅行成本卻低了。
鐵路建設還加速實現了客貨分線運輸,使鐵路貨運能力大幅提升。僅京津、膠濟、武廣、鄭西、滬寧5條高鐵運營后,每年釋放的既有線貨運能力就達到2.3億噸,長三角、珠三角春運期間大企業生產受限問題大大緩解。“以前每到春運,京廣南線運力緊張,每天至少有100多車的鋼材不能外發,影響了武鋼正常的生產運轉。武廣高鐵開通后,大大提高了武鋼的貨運能力和物流周轉率,春運期間基本上沒有產生限車問題。”武漢鋼鐵集團物流管理總公司副總經理陳橋說。
武鋼的感受僅僅是鐵路貨運變化一個縮影。2011年底,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9.19億噸,比2002年增長91.2%;總換算周轉量完成3.91萬億噸公里,比2002年增長89.4%,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建設技術精、裝備水平高
技術成果世界一流,走出中國鐵路自主創新的成功之路
“十一五”是鐵路技術創新實現重大跨越、大步邁入高鐵時代的五年。“青藏鐵路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大秦鐵路重載運輸成套技術及應用”、“時速250公里動車組高速轉向架及應用”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中國鐵路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依靠自主創新,中國高速鐵路后來居上。
2010年12月3日,在京滬高鐵先導段,國產新一代高速動車組跑出486.1公里的時速,再次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據介紹,在掌握時速200至250公里動車組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我國成功搭建了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技術平臺,研制成功時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高鐵技術體系。
依靠自主創新,中國高原鐵路世界一流。
過去,沒有人相信,鐵路能飛馳于世界屋脊。中國建設者依靠自主創新與頑強拼搏,成功解決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2006年7月開通的青藏鐵路,穿越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禁區”,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這條“天路”運營六年來,安全無事故,共運送旅客5000多萬人次、貨物2億多噸,不僅營造了“上面火車跑,下面羊吃草”的和諧美景,還為青藏兩省區經濟發展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靠自主創新,中國重載鐵路屢破紀錄。
2010年12月26日,我國能源大動脈——大秦鐵路再次打破世界鐵路重載紀錄,年運量突破4億噸。這相當于用新建一條鐵路1/3的投資,新建了三條煤炭大動脈,不僅節約了2.4萬畝土地,還滿足了全國1/3人口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
大秦鐵路只是中國重載鐵路的一個縮影。目前世界上年運量超過1億噸的重載運輸線路共計24條,中國就有21條。我國企業已系統掌握了大功率電力、內燃機車和重載貨車的核心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功率機車系列產品。中國還首次在世界上實現了機車無線同步操縱技術與鐵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的結合,確保了近3公里長的重載列車,同步接受指令,同步實施控制。
目前,5510臺大功率機車馳騁在全國鐵路各繁忙干線,大幅度提高了鐵路貨運能力,可滿足每年2億噸的鐵路貨運增量,保障了國家重點物資的運輸。
走入國門,高鐵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在現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國;走出國門,中國鐵路技術裝備又成為顯示我國自主創新實力的國家名片。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北車制造的5000余輛鐵路貨車,正服務于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等知名的礦石物流;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南車自主研發的54臺電力機車正助力當地鐵路提速升級;在沙特麥加,中國鐵建建設的朝覲鐵路與中國北車打造的朝覲列車,圓滿完成了運送朝覲旅客的任務……
硬件好起來服務跟上去
引入信息化服務手段,中國鐵路邁入電子商務時代
2011年6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