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國慶長假,國家首次實行收費公路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政策,高速公路也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次"免費"大考。多家公路類公司稱此次政策對公司業績均有影響。一些人在評價這項政策時,用了不少溢美之詞。有人把它稱為"彰顯公益的善政",也有人把它視為"公路收費'改弦更張"和"反哺于民的力作"。
貌似讓利于民的重大利好政策,背后能算出怎樣一筆經濟賬?在一些地方政府和路橋公司稱自己利益受損的同時,卻暴露出我國公路收費之高、之亂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對此究竟該如何看,值得深思。本期,我們就將目光聚焦在剛剛讓國人品嘗完"免費大餐"的收費公路上。
本次黃金周期間全國高速免費將減收200億元
按照我國現行的高速公路收費制度,每公里費用約0.6元,每公里的油費約0.8元,如果免除通行費用,大約可以節省40%的交通成本。出行者節省的交通成本,就是路橋管理者或收費站少賺的利潤。預計本次黃金周期間,國家會因此減少30億元的稅收。
將影響山東高速凈利潤1%
在目前的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以里程看,山東高速以1452公里的總里程居首,深高速以862公里、粵高速以785公里、寧滬高速以727公里分別列居第二、三、四位。
山東高速當然受到的影響最大。長假期間,高速公路流量上升,意味著養護費用增加30%左右,再加上過橋費,凈利潤減少10743萬元。
六家公路上市公司黃金周期間少賺57859萬元
寧滬高速、深高速、皖通高速、四川成渝、贛粵高速凈利潤將分別減少21259萬元、10982萬元、5338萬元、4706萬元和4831萬元。
另外,東莞控股表示,免費政策導致公司所屬高速公路年費金額減少1882.71萬元,約占2011年度通行費用收入總額的2.65%。
2007年~2011年,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高達65%
表面上,相關的公路公司出了"血本",可實際上,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名副其實的暴利。2009年,路橋收費業超過房地產,榮登"國內三大暴利行業"榜首。201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28%,而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卻高達61%。
我國公路收費站實際或超過1萬個
如此暴利的原因是什么?
二十多年來,與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長相伴而生的,是收費站的多如牛毛。官方數據稱目前我國有正式批準的收費站6000多個,平均30公里有一個。
全國汽車保有量,15年增加10倍
汽車保有量的劇增也成全了收費公路的日進斗金。1997年,全國所有民用汽車總計只有1219.09萬輛。而到今年6月底,已高達1.14億輛。
以滬寧高速為例,2002年,日均車流量為25356輛,當年通行費收入14.31億元。而到了2011年,日均車流量已達63237輛,營業收入也翻番到43.2億元。
廣深高速公路至今收費超過350億元
盡量提高收費標準也促成了公路收費的暴利。浙江、安徽等7個省市提高收費標準,多收通行費82億元;北京首都機場高速路,銀行貸款7.65億元,收費期33年,預計總收費90億元,為貸款的11.8倍。
最后,想方設法延長"收費還貸"期限也加劇了暴利。廣深高速公路從1997年開通運營至今,其路費總收入是初始投資122.17億元的兩倍有余,而30年的收費時間剛過一半。
全國交通系列貸款總額約2.3萬億元
日進千萬,年進千億,卻仍債臺高筑這一荒唐的現實,將"收費還貸"的問題暴露得淋漓盡致。目前全國交通系列貸款年利息支出約2400億元,而交通年收費凈收入約1800億元,交通收費平臺項目經營現金流本息償還缺口較大。
平均每公里路養4.44人
很多"養路費"變成"養人費"。據統計,平均每一個站點就有收費和征稽人員232.15人。
北京去年收費60億元,拿出了20.6億元用來還貸,其余近40億元都用于養護支出和運營管理支出。從各省的支出普遍看出,這項"運營管理支出"都非常高。
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18%
中國貨物運輸總量75%由公路承擔,過路過橋費占運輸成本的20%~30%。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當前國內通脹態勢難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主因之一。
德國目前貨車平均每公里過路費是0.15美元,中國是0.12至0.21美元,而在車輛通行費所占人均GDP的比例中,中國以超過2%居首位,超過美日德等發達國家。
公路收費問題就像黑洞一樣,吞噬的不僅僅是百姓的金錢,還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根本問題不解決,再多的"節假日免費"之類的"糖衣炮彈",也難以消除現有收費公路中所赤裸裸體現出的社會不公。因此,去年五部委"全面清理"的"紅頭文件"中,開始特別強調"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費、通行費收費標準偏高等違規及不合理收費"這樣體制性的問題。
顯而易見,收費公路是個難題,不僅在于"改革先于政策"引發的眾多矛盾,更在于其后難以窺見的利益輸送。還原公路產品的公益屬性,逐步還路于民。而不能聽任公路收費政策長生不老。雖說目前全面取消收費公路有困難,但是在規范收費公路管理之外,減少收費公路,縮短收費時間,降低收費標準,應該可以做到。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