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期,廣州市交通工作小組發布《廣州交通發展白皮書》,給市民亮出交通狀況的家底,截止2011年廣州汽車保有量為243.6萬輛,但十區道路面積僅能容165萬輛車出行、環城高速內道路(中心城區)僅能同時容納100萬輛車出行。
為解交通困局,官方隨即又公布了《廣州交通十二五規劃》,表示將整合現有和新建的交通設施當成頭號目標,力爭4年后公共交通的出行率從目前的60%提高到70%。雖然蛋糕很大很美,但眾多網友似乎對于這些規劃用詞顯得信心不足,包括陳揚、蘇少鑫在內的一干媒體人更直言,完善公交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才是根本,包括限牌令、錯峰優惠在內的諸多舉措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廣州交通的困局。
5年廣州汽車數量增加150%其實人均保有量并不高
廣州上一次公布汽車保有量是2007年,當時的數據是100萬,短短的5年時間,廣州汽車增加了150%。
不少私家車車主把汽車當做代步工具,每天開著車上下班的人數不勝數,就是出門買點東西都定要驅車前往,但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發達的地鐵網絡才是他們出門的首選。
對于廣州市交通工作小組亮家底的行為,蘇少鑫等媒體人認為多多少少有為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限牌令”辯護的嫌疑。畢竟這突如其來的“限牌令”既沒有事先征求民意,也沒有符合程序的聽證過程,這一“限”讓諸多準備買車和計劃買車的市民猝不及防、叫苦不迭之余,唯有老老實實有錢的掏錢競拍,無錢的排隊搖號。
只是在限牌已成事實的情況下,我們不妨理性看看官方這份《白皮書》,其實它所反映的交通狀況應該和老百姓的體驗差不多。廣州上一次公布汽車保有量是2007年,當時的數據是100萬,短短的5年時間,廣州汽車增加了150%,這個數字確實相當驚人,如果按照這個數字增長下去,這些車在馬路上擺都擺不下,更別說開了,如此一看可能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限得有理”。
可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又發現,按照廣州市常住人口來計算,廣州市汽車人均保有量在全球大城市里面絕對算不上是最夸張的。廣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1270.08萬人,平均大概是5.21人擁有一臺汽車,遠遠低于中國臺灣地區3.3人擁有一臺汽車,在紐約東京等國際化大都市里面,汽車保有量很多都超過800萬臺,但平時上路的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這也讓它們的交通狀況看起來并不是那么擁堵。
著名媒體人陳揚就現身說法“上個世紀80年代在德國進修的時候,當時德國家庭擁有汽車就已經是尋常之事,但他們的汽車平時多停放在自家車庫,只有在周末才舉家開車出遠門。”反觀廣州,不少私家車車主把汽車當做代步工具,每天開著車上下班的人數不勝數,就是出門買點東西都定要驅車前往,但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發達的地鐵網絡才是他們出門的首選。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