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最有條件先行突破之應用
智能交通是一個早于智慧城市的概念,美國早在60年代就開始了交通智能化的進程。我們現在講的智能交通,則是指建立在信息、通訊、傳感及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之上的。
現在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又將給智能交通帶來革命性的發展。作為智慧城市之下的一個子系統,智能交通的第一個特征就是跨領域合作,跨領域合作不僅是一種橫向的技術關聯,它將帶動關鍵技術的升級、技術瓶頸的攻克,如傳感器、網絡建設方面;此外還有產業鏈的整合等等。
現在智慧城市的概念炒得很熱,而切入實際,智能交通是最有條件先行突破的。汽車市場規模、交通領域的難題,使智能交通成為連接解決現實問題和實現美好愿景的橋梁,可以說,智能交通建設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引領力量。也正因為如此,智能交通現在備受關注,去年的國際互聯網大會,唯一的專題分論壇就是智能交通。國家在政策和投入上也向智能交通傾斜,工信部在物聯網規劃上,將智能交通列為重點示范領域,并以專項資金支持智能交通的研發。
二、借力智慧城市建設 智能交通新突破
形象的來講,交通是一個城市的血脈,暢通的交通,是一個城市健康發展的基礎,是城市區域發展的先決條件。智能交通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環境的支撐下,我認為智能交通行業最大獲益處在于行業建設和技術創新發展都將有新的突破。
1。智能交通技術將得到提升智能交通技術是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多個領域的高新技術成果,具有跨領域、多技術的特征。我國智能交通技術發展仍處于基礎階段,整體水平與北美、歐洲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其前沿技術領域還比較滯后,許多關鍵技術問題有待突破。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借鑒國外的經驗,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必將會大大促進智能交通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發展。
2。智能交通應用將得到大力推進目前我國智能交通受技術發展的限制,應用領域較窄,主要包括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電子警察、GPS定位系統等,而且這些應用的推廣較為遲緩。2011年上海浦東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正式對外發布的“智慧城市指標體系1。0”中,提出對智慧化交通管理的5個指標,包括市民對交通信息的關注率、公交站牌電子化率、市民交通誘導信息服從率、停車誘導系統覆蓋率、城市道路傳感終端安裝率,這些指標的提出,一方面給“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參考,另一面將帶動相關應用。
3。智能交通行業將得到大發展隨著各區域的“智慧城市”項目的相繼實施,智能交通的投資也會隨即升溫。根據相關市場統計,我國智能交通行業投資規模從2008年的48。5億上升至2011的上百億元,增長十分迅速。這樣一個大的市場,很多企業都會加入了這一的陣營,包括一些邊緣企業,像一些電子企業和IT企業。一方面智能交通的發展本身需要眾多企業參與,另一方面可以斷定,這些企業的紛紛加入也將促使智能交通行業將步入快速發展期。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