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新區“中國北斗衛星導航(南京)產業基地”內,一棟18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鑲嵌在樓頂的四個鮮紅大字“北斗大廈”,由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院士親自題寫。昨天,83歲的孫老親自見證了這座大廈啟用,并在儀式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中科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孫家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及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元勛。已近耄耋之年的他,再次受命成為中國北斗工程總設計師。
2000年,2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上天,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終于從無到有;2004年,試驗結束,我國正式啟動“北斗”建設,首次開始批量研制生產衛星和運載火箭,邁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之路。孫家棟始終堅持,衛星導航終端設備必須國產化。
“在北斗出現以前,美國GPS在中國導航市場的份額占到90%以上,這無論從國家安全還是經濟效益考慮,都是重大隱患。”孫家棟說,好在目前國產的北斗系統正在逐漸被國內用戶認可,而且北斗的民用前途非常廣泛。特別是未來結合通訊、互聯網等產業,絕對可以出現“1+1>2”的應用前景。
當前,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速度已超過全球增長率,預計到2020年北斗產業產值將達4000億元。當前,南京、西安、長沙、武漢、上海、廣州等地的北斗導航基地相繼成立。孫家棟認為,搶抓北斗產業發展的先機已經刻不容緩,南京不僅看到了機會,而且先人一步打造出初具規模的產業基地,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孫家棟說,與國內多個鎖定北斗產業的城市相比,南京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擁有更為強大的科研實力、堅實的產業基礎,各級政府部門也有著推動產業發展的堅定決心,因此,加速北斗產業發展的各方面條件非常優越,“推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更大的應用及產業化,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期待南京北斗產業發展取得更大成效,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我愿意更多地出謀劃策。”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