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海難后,各方救援力量如何快速反應、高效聯動,在最短時間內精準定位難船和遇險人員,實施全方位、立體化、全天候的救助,進一步提高救助成功率?
交通運輸部組織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海上應急搜救系統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項目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在海上應急搜救成套技術、專業裝備、標準規范、示范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全面提升我國海上應急搜救水平和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該項目于9月5日通過了科技部的驗收。
為更好地履行職責,交通運輸部依托國家海上應急搜救系統工程建設,報科技部立項并于2009年7月開始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海上應急搜救系統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
交通運輸部充分調動行業內外優質資源,精心組織聯合攻關,攻克了海量異構的海上綜合信息融合、海上遇險調度指揮、海上遇險快速定位、海上遇險目標快速接近等四項關鍵技術,研發了海上應急搜救數據交換監控平臺和基礎信息服務平臺、海上遇險調度指揮通信整合系統、落水人員主動求救系統、水下高清晰成像及精確定位系統、國家海上搜救應急指揮系統和海上搜救機器視覺增強系統,并制定了海上應急指揮數據交換交通運輸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編制了《海上搜救指揮手冊》,提高了應急搜救指揮工作效率,申請了國家專利16項(已授權1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0項,發表學術論文34篇。
該項目成果已經在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山東省海上搜救中心和東海救助局進行了良好的示范應用,為實現海上應急搜救“看得見、叫得通、指揮有效”提供了重要保障。項目研發的軟件系統為海事、救撈等部門的接警管理、日常值班、應急信息管理、統計分析等應急搜救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水下高清晰成像系統還為沉船探測、考古等水下目標大范圍搜尋提供了技術保障,落水人員主動求救系統已在海軍、石油勘查、漁業等領域有效應用,產業化發展前景廣闊。
經過實踐檢驗,該項目的實施和大量成果的應用,減少了海上突發事故的經濟損失,降低了搜救行動的經濟投入,對提升我國海上搜救系統現代化水平、海上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也提高了我國作為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的國際地位。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