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隨著以高速公路為基礎的不停車收費“國標”的普及推廣,高速公路電子收費不停車系統(ETC)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進軍智能停車場市場,以其技術和服務優勢來整合智能停車場不停車收費市場,實現聯網結算。屆時,安裝電子標簽(OBU)設備的用戶只需持一張卡片,便可以任意出入所有網內智能停車場,真正實現“一卡在手、暢行天下”的愿望。
山東高速集團正在推進這一項目變成現實,在為高速公路ETC加速向停車場ETC拓展提供金融、法律等有利環境的同時,也為持卡用戶提供更多消費領域和空間,讓通行體驗真正從“高速路上”擴展到“高速路下”。
ETC將向“路下”要市場
“停車難”在我國各大中城市已成“通病”,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現有的停車場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在停車位數量增長緩慢的現實下,加快提升停車場的使用效率就成了緩解這一矛盾的重中之重。
面對大流量的車輛流通需求,傳統的人工和半人工按鍵取卡、出口繳費的流程無法給車主帶來良好的出行體驗。入口流程一般包括踩剎車、摘空擋、按鍵取卡、掛低擋、欄桿抬起通過等步驟,全部完成需要20秒以上;出口則需司機還卡、收費員刷卡、系統計費、現金繳費、找零給票等必經程序,平均耗時不少于30秒。可見,僅進出一次停車場,單耗費在出入口處的時間就近1分鐘,加之重大活動,重要時點進出停車場情況下的長時間排隊現象,令不少惜時如金的車主對此頗感無奈。
其實,停車場經營方也期待著改變這種繁瑣又落后的傳統收費方式。據市區一停車場負責人介紹,在他看來,現金繳費帶來兩大成本弊端:一是運營成本高,每天每條出口車道至少需配備2-3個收費員,這還不考慮出口車道,高昂的用工收本在停車場管理成本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二是現金管理成本高,現金收費不可避免地存在假幣、殘幣風險,有些收費員還存在侵吞票款等作弊行為,給管理帶來不小的漏洞。
傳統收費方式下,司機與停車場間信息嚴重不對稱,造成停車位使用率和周轉率較低。司機尋找車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無效交通流,而停車場空車位信息不能及時發布出去,進一步加劇了停車供需矛盾。低效的靜態交通進一步惡化了動態交通,讓本已不堪重負的城市交通擁堵雪上加霜。
我省從2008年開始著手發展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經過多年發展,ETC站點建設已初具規模。根據計劃,“十二五”我省還將再規劃建設200條ETC車道,基本全部覆蓋我省293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在高速公路完全普及電子收費。
近年來,山東高速集團大力發展現代智能交通,在全省率先建成最先進的ETC不停車收費系統。目前,全省使用電子收費的車輛達40萬輛,僅此一項,每年可減排2800噸碳化物,相當于一萬畝森林的碳吸收量。
不過,高速公路ETC的推廣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省每月通行一次高速公路的車輛只有66.2萬輛,而全省小汽車保有量則為462.2萬輛,這意味著全省只有20%的車輛有望成為高速公路ETC目標客戶群。同時,全省小汽車安裝電子標簽(OBU)用戶也已達17.2萬。業內人士指出,高速公路ETC目標客戶已發展到一定規模,不少車主從高速公路ETC的享受中,行駛到機場或高鐵的停車場停車時,對于人工收費管理的通行效率頗感沮喪。人們不禁疑問:同樣是車輛服務領域,先進的ETC技術可否延續到停車場?在此情況下,發展非高速公路ETC成為市場推廣的必然選擇。
山東高速有限公司電子收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影響ETC普及的一個因素是電子標簽(OBU)成本較高,需要300多元。電子收費中心為此采取了一系列市場運作措施,來分攤用戶的購買成本。除預存通行費免費贈送的一般政策外,還積極與各大保險公司、銀行進行合作,例如,山東高速ETC用戶在辦理指定合作保險公司的車輛時,享受最大額度優惠外,可免費獲贈OBU,此舉可快速普及OBU在車輛的安裝使用,更為延伸ETC的業務領域提供可能。
電子標簽(OBU)作為車輛的“電子身份證”,已經得到了廣大車主的認可。業內普遍認為,隨著ETC車主數量的不斷增多,僅局限于高速公路收費頗有些“大材小用”,應亟待著手解決ETC增值業務的開展,將ETC的便捷、高效特性拓展到更多領域,為車主帶來暢快的消費體驗。
了解到,擴大ETC的使用范圍,從單純的高速公路業務拓展到停車場、加油站等市內應用點,已成為不少有車一族的共同訴求。不少車主反映,ETC不停車收費確實帶來很大方便,不過局限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讓其多數時間“閑置”,應該想辦法拓展到更多的領域,尤其是得到更多在市區內應用的機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