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7日,第三屆全球汽車論壇在成都進行。本屆全球汽車論壇以“在變革的時代塑造行業的未來”為主題,在深入探討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的同時,激烈思辯中國如何實現從生產大國到創新強國的跨越。中交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北京郵電大學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劉元安發表演講。
我主要的內容是關于車輛信息服務。我過去實際上對車接觸的很少,我剛到北京工作的時候,我自己騎自行車,我第一次去加拿大的時候,我的教授告訴我,他有三個車,那時候北京的車其實是很少的,兩年以后回到北京,在北京生活十年之后北京開始擁堵,車輛是非常多的。現在我自己也有三輛車,跟我大概15年以前我加拿大的合作教授的情況差不多。
那當所有的這些車都開始上路的時候,那么事實上我們面臨著的是擁堵,面臨著煩惱,當這一般都出現的時候,那么信息對于車輛來講就會變得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我作為電子通訊的,但是這些技術如何與車輛,車輛的綠色化結合,我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未來實際上就是這么幾個事情,對車來講一個有車,自然也有路,有車,就有路,有了車和路,誰去坐呢,就要有乘客,車是要有安全和樂趣的。我每天在北京路上開車覺得很煩惱,同時耽誤的時間很長,同時也要有乘客,這些乘客他是需要舒適的乘位的,車輛的綠色之路上他會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傳統上其實我們對于汽車接觸很多就是智能交通,就是交通管理、交通信息,車輛控制,公共交通,電子收費等等,他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提高駕駛員和乘客的知情權和尋路能力和交通的狀況,因為車在路上耽誤的時間越少,我想我們的排放也就會越少,這就是剛才說我們要降低多少有機燃料的消耗,他的目標是一直的,就是你在路上浪費的有機燃料是成比例的。通過信息的擴大和支持提供舒適的駕駛和改善道路的效率。國家交通有很多的工作,包括一些會議和工程實施,其實國際上也有一些關于智能交通一些新的架構,我們看這些架構其實也不再是智能交通的概念了,已經超出了這個概念,他是通過汽車全面化的服務來超出這個范圍。特別是最近幾年應該說發展的很快,包括成立了一些國家的工程中心,也包括在我們公交智能公司成立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交通中心,實際上大家也知道目前來講從道路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范圍的一個基礎設施,那么在這個上面要德國高效的利用,實際上是需要廣泛的信息獲取,在這個信息獲取基礎上,需要傳輸,實際上這也是最近幾年物聯網提出以后,對汽車來講影響最大的就是智能交通,當然還有標準、行業、還有相關的示范和學術交流。
在去年也做了一些交流,但按照我個人的觀點和信息智能服務和信息交通,只是貼合,并不一定就是那么的主流。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觀點:第一個我過去在過去的發展上面可能出現了一些瓶頸,這個瓶頸是一個體系性的,我們在未來的發展能不能包括可持續性的升級和利益的升級。第二個產業鏈,我們建了智能產業系統和交通產業系統,是政府投資或者政府下面的國營企業投資,這些投資怎么樣收回,如果不能良性的收回要怎么樣才可以持續的發展。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天天修路,道路的信息可能要時時的更新,這樣的話我在尋路上面就不至于拐來拐去,還有一個意外的情況就是路斷了,車就會繞很遠,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廣州,廣州一個路口走錯就會繞很遠,北京還好一點。所以目前來講主要靠道路信息的直接獲取應該說還沒有利用好相關的資源。同時要以車輛為中心的信息服務,這樣子可以把思路走開一點,這樣子突破了現有智能交通理念上的瓶頸。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