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行車難”和“停車難”是城市管理中不容忽視的兩個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政府對解決“行車難”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實施了擴路改造、限時行駛、搖號購車、鼓勵更新車輛等措施。而對處在停駛狀態的車輛所帶來的停車困難、占道停車、無序停車等現象,顯然“治停”滯后于“治堵”。“停車難”已成為當前城市管理中最為棘手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從道路停車管理角度看,停車難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靜態交通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針對靜態停車的法律法規。實施8年之久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對道路停車的要求已難以適應當前城市道路建設和管理,以及增長迅猛的汽車保有量的發展要求,需適時進行修訂。
二是道路停車管理政出多門,各地方停車管理政策差異較大。尤其是各地方停車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發生更迭帶來的政策及管理方式的變化,使得政策缺乏連續性。
三是全國汽車保有量每年持續激增。截至2011年10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23億輛,汽車保有量達1.04億輛,私人汽車保有量達到7748萬輛,占汽車總量的74.17%。
四是靜態交通和停車場的規劃與建設嚴重滯后,因“停車難”引發的社會問題時有發生。
五是人們對占有公共資源的道路限時停車法律意識淡薄。道路停車的屬性是臨時停放,道路泊位反映的首先是對道路的臨時占用,其次是公平性。無序占道停車、長期占道停車現象反映了人們對道路屬于公共資源認知度的匱乏,也映射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六是道路停車管理企業人員服務觀念亟待轉變。目前,一些道路停車管理企業從業人員對公共資源的管理認識不足,一些無序停車、違章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七是道路停車設施簡陋,帶來停車收費“跑冒滴漏”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停車管理企業對道路停車設施缺乏必要投入,管理混亂,給道路停車行業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八是道路停車行業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企業停車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亟待提高。盡管目前一些道路停車管理企業安裝了停車誘導系統,使用了秒表、POS機等,但從總體看,以增加人員數量、減少對固定資產投入仍然是道路停車管理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的首選。
治理停車難在我國尚處于提升認識階段。緩解停車難,特別是緩解道路停車難,為道路停車管理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首先,道路停車行業屬于“非禁即入”領域,應當鼓勵有實力、有經驗的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通過公平競標進入,以發揮示范效應;其次,從事道路停車管理的企業在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社會穩定、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推動數字交通管理和數字化城市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給予政策和專項資金支持;再次,道路停車管理企業應加快轉變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根據不同區域提出政策建議,實施差別化收費,采用現代化信息管理方式,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第四,全國道路停車行業聯盟籌備建設的“全國道路停車行業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在全國停車行業產生巨大影響。道路停車管理企業要抓住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小企業信息化等國家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政府政策鼓勵和資金扶持的這些項目,加快轉變企業經營方式,提升企業競爭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