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衛星定位系統目前已經呈現了多定位系統融合的大趨勢。而在這個新趨勢下,我國的北斗導航或將迎來新的發展。
目前,除了用戶經常使用的GPS衛星導航外,實際上除美國外的其他國家也擁有一些其他不同的衛星定位系統,例如俄羅斯的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中國的北斗。另外,還有不同國家所建設的區域系統和增強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已經成為了一個多系統多層面的復雜組合系統。
據記者了解,現在多款智能手機中已經并不在單純的使用GPS進行衛星定位,而是在支持GPS的基礎上還加入了GLONASS。手機在定位時可以同時使用這兩大衛星定位系統,這樣就可以在某個衛星定位發生問題時,使用另外一個系統進行定位。或者在使用GPS進行定位的同時,再使用GLONASS來進行輔助,以此來增強定位的速度及準確率。另外,眾多的個人或行業應用中,定位都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基礎功能,個人用戶的社交信息、行程足跡;行業中的車輛管理、物流監控等無不需要衛星定位功能。
實際上,衛星定位系統的集成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了大趨勢。系統間本身實現兼容互操作,走向集成融合。衛星導航還與移動通信產生集成融合,基站定位已經成為了很多終端中輔助定位并加快定位速度的基本功能。衛星導航與其他非GNSS的定位、導航、授時技術系統或手段產生集成融合,以此來解決室內導航的技術問題。
而中國的北斗則將會因為衛星定位系統的集成融合發展趨勢而迎來新的發展。隨著多種產業中對與地理定位功能的需求,北斗有望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產業核心要素和共用基礎,其和GNSS產生的數據將成為現代服務也中所有工作出發點與落腳點。智能網絡、云計算、智能傳感、智能電網、智能辦公等產業都將與北斗產生關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并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我國重大的空間和信息化基礎設施。”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主任曹沖說,它在保障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大技術支撐和戰略威懾作用。
曹沖表示,北斗所提供的時間、空間信息參量是信息的主體,也是當今所有智能運行和實現泛在服務的基礎,是連接新一代信息技術諸多系統的核心紐帶。大部分智能產業都與時空信息密切相關。
“以北斗系統為主體的中國衛星導航,將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職能信息產業的核心要素與共用基礎。”曹沖說。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