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政府舉行的貫徹《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新聞發布會明確,上海將在2015年建成“公交都市”。
屆時,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將達2450萬人次,每百常住人口日均公共交通乘用次數達到98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左右,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運量的比重達到50%左右。
孫建平表示,隨著8月底11號線二期投入運營,目前上海軌交與公共汽電車兩網的融合效應正在進一步加強,不僅全市83%的軌道站點周邊100米半徑內有公交站點,不同公交工具間的換乘也日益增多,目前軌交內部換乘量約為每天253萬乘次,公共汽電車和軌交間的換乘量約為每天130萬乘次。
軌道交通網絡加密
上海將大力推進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提高中心城軌道交通網絡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到2015年,全面建成600公里軌道交通基本網絡,郊區新城與中心城之間基本實現軌道交通或郊區鐵路連接(除崇明外)。在有條件的道路、重點商務區和旅游區積極發展現代有軌電車或快速公交系統。
公共交通路權優先
在保障公共交通路權優先方面,上海提出明確目標: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加大對社會車輛占用公交優先道等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讓車速快起來,到2015年,中心城平均車速達到每小時15公里,公交優先道車速達到每小時20公里。
上海將加大公交優先道建設力度,中心區形成公交專用道基本骨干網絡,外圍區構筑與軌道交通站點、客運交通樞紐相銜接的公交專用道骨架;在部分客運走廊上試點中央式公交專用道。到2015年,全市建成300公里左右的公交優先道網絡。
多方式接駁“最后一公里”
針對公交線網存在的“空白”、“交疊”現象,上海將優化調整公交線路,中心城區推進重復線路的優化歸并,市郊結合部及郊區新城加強區域公交線網布設。到2015年,實現公交站點內環內3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內外環之間、郊區新城內部和新市鎮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實現約900條次公交線路首末站進樞紐;新建、改建公交停車保養場12座,基本實現公交車輛進場停放。
此外,上海還要求公交中途站距離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距離不超過50米;在軌道交通外圍換乘樞紐和終點站適度建設P+R(停車換乘)停車場,統籌考慮出租車停泊點;積極發展靈活便捷的小型公交接駁方式和公共自行車租賃網絡,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交通接駁問題。
未來,上海還將積極開辟毗鄰地區省際公交化班車,推進城際公共交通“一卡通”;發展低碳綠色公共交通,推進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設,到2015年,綠色車輛比例達到72%以上,基本實現公交行業信息化。
為爭創國家“公交都市”,上海提出的創建目標是:到2015年,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為2450萬乘次,公共交通出行占使用交通工具出行方式的比重達50%左右,軌交占公共交通客運量的比重達50%左右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