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編制的區域規劃”《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有了加速跡象。
近日,記者獲悉,《規劃》將有望在2013年底正式出臺。
一直以來,外界最關心的是首都經濟圈的范圍劃分,最近幾年,區域經濟學界曾出現過2+5、2+7、2+8、2+11、1+6+3等多種倡議。本報記者了解到,最終的方案是1+9+3,即北京+河北省的張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衡水、滄州、石家莊+天津的寶坻區、武清區、薊縣。而衡水、滄州、石家莊成為河北省被最新納入的3個城市。
“《規劃》編制進入收尾階段,目前還在不斷地征求意見。但自今年以來,無論國家層面,還是各地方層面,對首都經濟圈的編制工作要比以往更加重視,尤其是京津冀三省市都在做各自的單項規劃。”參與編制《規劃》的一區域經濟學家告訴記者。
“1+9+3”方案浮出水面
“1+9+3”方案是在“1+6+3”的基礎上最新納入河北省的衡水、滄州、石家莊三個城市。
“說起首都經濟圈,給人的感覺就是提了很多年,但是始終沒有最終方案。”投資人士肖凱銘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都經濟圈的編制工作有點“雷聲大,雨點小”。
在2011年3月份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被明確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首都經濟圈的規劃和編制工作隨之被提上議事日程。
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在2011年就開始啟動首都經濟圈的規劃和編制工作,在2012年的區域規劃審批計劃當中,首都經濟圈的發展規劃更是位居首位,但是進展一直較慢。
“主要是政府層面擔心過度開發北京周邊的區域,會讓首都失去綠色的屏障。”有了解內情的區域專家告訴記者。
此前,在區域經濟學界曾經流傳過首都經濟圈的多個規劃版本,包括2+5、2+7、2+8、2+11、1+6+3等多種方案,其中1+6+3流傳最廣。據記者了解,北京市發改委曾邀請中國科學院為之擬定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該方案是“1+6+3”,亦即北京+河北省的張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天津的寶坻區、武清區、薊縣。
但是根據北京與河北省最新簽署的《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協議》,同時結合接近國家發改委的多位區域經濟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的說法,首都經濟圈的規劃范圍可能調整為“1+9+3”,該方案是在“1+6+3”的基礎上最新納入河北省的衡水、滄州、石家莊三個城市。
記者獲悉,京津冀三省市已經分別完成了首都經濟圈的本地規劃,并已經上報給了國家有關部門。來自國家發改委地區司的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正在加緊編制首都經濟圈規劃,有望在2013年底之前出臺這一眾盼已久的規劃。多個參與《規劃》編制的專家亦認為“1+9+3”方案得到多方認可。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