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CIOE)、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2014智慧城市市長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5號館2樓會議室舉辦,會議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理事長姚建銓發表了重要演講,姚院士就當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是國家長遠的發展目標,是我們城市新的方向。而物聯網、互聯網是工具、是途徑;智慧城市在建設中要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符合老百姓需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也要有自己的計劃和方法,以下為記者現場總結的報道:
姚院士演講中表示:大概在7、8年前,中國到處都在講物聯網,這是從溫總理參觀無錫物聯網基地開始,當時全國到處搞物聯網產業規劃、發展規劃等等。在那個時候造成了物聯網在各行各業里面發展非常迅速,也是搞的非常亂,當時有智慧醫院、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文化,什么都是智慧。在那個時候造成很多信息的孤島,各個部門之間互相不連通,后來,很多人慢慢就開始搞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就是加強頂層設計,這個城市旅游城市就發展旅游,這個城市工業城市就發展工業,這樣的話就突出城市的特色,加強頂層設計,把所有城市里面的各種智慧的內容都集中在一起,由市政府來抓。我的觀點就是智慧城市建設是國家長遠的發展目標,是我們城市新的方向。而物聯網、互聯網是工具、是途徑,一個是目標,我們要建設智慧城市,我們有很多辦法,包括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等。
自從2000年開始進入新的時代,整個世界都是這樣,城市化的發展非常迅速,城市化的發展造成了資源缺乏、交通擁堵、突發事件很多,人處在社會里面,特別是大城市里面,好像住在火山頂上,說不定哪天出門的時候,交通擁堵了,上海地鐵已經改了兩三次,怎么會這樣呢?還有杭州那么好的城市,挖地鐵的時候,也出問題。北京下雨淹的車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在中國發生的。怎么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剛才講的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來為智慧城市服務,我覺得這個課題提的好、提的準,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符合老百姓需求。
智慧城市建設是長遠的目標,有人說沒完沒了,永遠沒有搞完的時間。有人問我,你說哪個地方是智慧城市?我說沒有。美國沒有?沒有。我說如果有的話,就是北歐那些小國,丹麥、挪威、芬蘭、瑞典,這幾個小國,騎自行車上班,勞保福利高,工資高,PM2.5什么都很好。在這種地方才達到我說的標準,物聯網的標準應該是安全、高效、綠色、智慧、平安。所以我想智慧城市大家別認為搞了指標,什么時候做到了,達到標準,就做到了。對于城市來說可以搞行動計劃,搞一個10年、20年的規劃,后來沒有搞,一點用沒有。后來變為做一個3、5年的行動計劃,今年搞交通,明年搞旅游或者其他,這樣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政府也有政績,這樣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