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航天科技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連)論壇”于2012年11月29日在大連市隆重舉行,論壇分為總論壇和幾個分論壇,總論壇以“尋找未來經濟引擎”為主題,分論壇(一)以“衛星應用產業中的機遇和挑戰”為主題,探討衛星及其產品應用情況,聚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整體布局,以及構建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論壇間隙,環球網記者獨家采訪了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技術部總師楊強文,楊總就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進展以及國際化進程做了介紹。
年底即將正式宣布“北斗”第二階段完成精度與GPS相當
楊強文總師介紹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國家重大攻堅基礎設施,一直是我們國家長期一個戰略性的發展方向,北斗系統經歷了十年的建設,于今年10月25日發射了最后一個衛星。我們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分三步走,第一步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已在2003年正式建成,由三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和地面系統組成,現在已經獲得非常好的效益,第二步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區域組網,目前這一步已經完成,即將在年底正式宣布。楊總師表示,目前,我國已發射16顆北斗導航衛星,其中14顆在軌提供服務,構造5GEO+5IGSO+4MEO的星座構型,整個系統運行穩定,已經具備為整個亞太地區提供正式服務的能力。第三步,2020年之前建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系統。
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問題,楊總師表示,已經與美國的GPS基本相當,水平方向優于10米,高空方向優于15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秒。在衛星發射的同時,北斗系統做了大量系統測試工作,開展了用戶測試,涉及國內50多個廠家,涉及的范圍從地面、海洋到空中,甚至做了部分太空測試,測試方式涵蓋船載、機載、車載,測試整個行程是跨17省市,南至南極中山站,動態范圍從靜態到每秒7公里,高速達到300公里/小時,試驗記錄數據超過1萬小時。
2015之前掌握北斗衛星導航核心芯片自主知識產權
根據測算,我國目前的衛星導航產值大約達到1000億,預計2015年可達1500億,2020年達到4000億,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的產值占據的比例還比較低,但隨著持續的應用和推廣,到2015-2020年時,這個比例將會大幅增長。
目前國內主流企業已經突破了北斗的芯片技術(包括北斗與GPS兼容的芯片技術),已經進入了第二輪甚至第三輪的發展階段,在技術水平和性能上,已經與國外典型GPS導航芯片廠商賽弗(SiRF)、uBlox等公司提供的產品相當。
在知識產權的問題上,楊強文總師強調,任何一個產業如果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之上是不可想象的,恰恰衛星導航因為我們起步比較晚,目前來講在知識產權方面我們還處于不利地位,這是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加以突破和解決的問題。
楊總向環球網記者說,由于發展的時間、投入等問題的制約,目前國內芯片還存在成本偏高的問題,由于尚未經過廣泛而充分的應用,可靠性還有待提高與完善。總體預計,2015年之前,中國將能夠掌握北斗衛星導航核心芯片自主知識產權,性能接近同期國際技術水平。
北斗面臨國際斗爭殘酷局面:搶資源搶地位搶市場
目前世界上的衛星導航系統美俄已經走在前面,歐洲也在發展自己的導航系統,楊總表示,中國北斗從一開始就伴隨著激烈的國際斗爭,從一開始就伴隨著跟國際搶奪資源、搶奪地位、搶奪市場的殘酷局面,問題在于北斗所面臨的都是GPS衛星導航系統和長期幾十年發展的系統,實事求是地講,我們跟他們相比有差距,但在這樣情況下我們還要占領一席之地,其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需要的頻率資源是有限的,最好的頻率資源已經被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和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占據,后來的歐洲伽利略系統和北斗導航系統開始發展,這就面臨對有限頻段的分配,中歐方面就需要進行談判、協商,甚至有一些斗爭的工作需要做,總體來講,中歐衛星導航系統的信號頻段重疊度比較高,協調起來較難,中歐之間已經展開了數年的七八輪談判,雖然有些進展,但還需要進一步做工作。
同時也應看到,北斗系統在美國GPS與俄羅斯格洛納斯之間也存在著廣泛的合作機會,在多種導航系統的情況下,民眾可以共同使用這些系統的服務,為此,需要不同的導航系統之間加強協調,這涉及到系統的信號、系統的服務規劃以及各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等各方面。同時,在衛星導航應用的市場爭奪上,各家確實是相互競爭的關系。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走出國門第一步
楊強文總師充滿信心地向環球網記者介紹說,無論在任何時候,中國獨立發展北斗導航系統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獨立自主的道路從來沒有中斷過,即使在中國參與伽利略項目的時期,中國也從沒有動搖過建設自己系統的決心,事實上,正是在合作期間,中國加快了自主研發的進程,所以才有了今天北斗系統先于伽利略形成服務能力的局面。
北斗如此迅速的形成服務能力之后,已經對周邊國家已經形成了強烈的吸引力,北斗系統走向國際的局面呈現良好態勢。巴基斯坦方面對北斗導航系統十分關注,9月份中國方面派出了50人規模的代表團赴巴基斯坦就北斗導航系統進行交流,目前,中巴已經確定將在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展開全方位合作,這項工作正在有序展開,這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走出國門的第一步;同時,北斗系統在韓國的測試應用工作已經展開,而且已經獲得初步成果,11月在北京舉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七屆大會上,韓國教授將北斗系統在韓國的測試應用最新成果和與會各方做了交流。
此外,印度尼西亞于今年11月組團來華訪問,對中國北斗系統表現出很大興趣。除了上述國家,老撾、緬甸、蒙古等國也在與中國進行交流。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專門把北斗的成功建設列為我們國家五大科技重大成就,在當前信息化社會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相信北斗系統必將在我國軍民兩用和經濟社會發展諸方面發揮越來越巨大的作用。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