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組織召開《佛山市智慧交通中觀交通模型開發項目》(以下簡稱《中觀模型》)終期驗收專家評審會。會議邀請來自北京、上海、深圳和珠海等地的相關領域多位專家。項目的開發編制單位“佛山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佛山市城市交通規劃研究所”(以下簡稱“項目組”)對項目成果進行了匯報,經過評審和討論,專家組充分肯定了項目成果,認為項目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項目組對項目成果匯報:
近幾年來,佛山市小汽車保有量迅猛增長,2013年增速高達17.6%,佛山市已經發展成為百萬車城,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小汽車的增長速度,早、晚高峰小時道路網絡的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原有的宏觀交通規劃預測模型在城市交通擁堵評估和近期交通決策支撐等方面的精細化程度不足。基于此,在佛山市中心城區建立滿足現狀交通運行分析、近期交通規劃改善評估的智慧交通中觀模型。
中觀交通模型范圍為佛山中心城區(包括佛山西站片區、東平新城片區及禪桂中心區三個區域,總面積約315平方公里)。項目結合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就業分布,以最新居民出行調查和綜合交通調查數據為基礎,科學預測分析現狀與未來佛山中心城區交通運行的特征,動態模擬中心城區的交通運行的狀況和演變過程,對中心城區的交通運行實現了全方位、精細化的指標評價和動態的仿真模擬,形成了城市交通運行評估、城市交通擁堵分析和近期交通措施評估科學專業的技術平臺。
隨著本次中觀模型的開發完成,項目組構建了完整的宏觀-中觀-微觀一體化的城市綜合交通模型體系,形成了統一的交通量化分析和仿真平臺,為佛山市交通規劃、交通管理、交通設計和交通運營提供了綜合交通決策支撐平臺。
與會專家組項目討論:
專家組認為項目開發對當前佛山城市的精細化規劃、建設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支撐作用,是佛山市智慧城市交通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具有三方面創新性:
(1)中觀模型的開發開展了全面深入的交通調查和數據分析,融合了佛山市土地利用、人口就業、道路交通、公共交通、交通管理和交通運行各系統、多層面的大量的交通數據,形成了佛山市綜合交通信息基礎數據平臺。
(2)項目對國內外同類技術進行研究,采用了國際先進交通模型技術,并首次采用動態交通分配方法,對車流運行進行動態擬合和中觀仿真,對佛山中心城區的實際交通運行實現了較高精度的擬合。
(3)項目構建了佛山市宏觀-中觀-微觀一體化的城市綜合交通模型體系,在統一系統上進行了數據整合、分析與應用研究。為佛山市交通規劃、交通建設、交通管理等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并為將來佛山市智能交通系統的構建打下良好基礎。
項目簡介
佛山市中心城區中觀模型采用子區域模型技術,將原有宏觀模型中的中心城區的OD需求和道路網絡數據提取出來,完善并細化中心城區原有宏觀OD需求和路網,通過詳細土地使用資料和出行調查數據進行修正;并引入交通渠化、信號配時等數據,然后再運行動態交通分配,然后根據實際觀測流量對分配結果進行檢驗(分時段動態校核),對實際交通運行實現較高精度的擬合。在擬合現狀模型的基礎上,模型近期對中心城區以及相關重點地區交通運行進行測試,實現精細化評價和動態仿真。
項目系統框架:
佛山全市宏觀交通模型:
微觀交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