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收費路段不到十分之一
美國的高速公路很發(fā)達,目前,全美高速公路總長超過10萬公里,收費路段僅有不到十分之一,且主要集中在紐約附近的東部人口密集地區(qū)以及東南部佛羅里達附近。其他地區(qū)即便有零星收費站,一般也只是象征性收費,小客車的繳費額度從25美分到幾美元不等。而一般的收費路段都是年久失修的老舊路段,收費主要是為了道路維修養(yǎng)護。
之所以可以低收費甚至不收費,主要因為這些公路的修建資金基本來自稅收。根據美國1956年通過的《聯邦資助高速公路法案》,美國全國州際高速公路路網的建設資金90%來自聯邦政府,其余10%由各州政府承擔。
為了讓“高速公路”實現“高速通行”的初衷,美國各州在具體收費方式上也頗費心思。在紐約以及周邊的東部多個州,人們普遍使用一種煙盒大小名為E—ZPASS的電子繳費裝置。車主在行駛時將其放在擋風玻璃處,收費站的讀碼器就會自動對其條形碼進行掃描,之后從駕駛者的網上賬戶中扣取相應行車費。這個網上賬戶可與車主的信用卡相連,余額不足便自動從信用卡劃取,十分方便。還有很多地方的高速路為了減少擁堵,根本不設立收費站,架在空中的電子裝置可以對行駛中的車輛進行掃描,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收費站的建設和運營成本,也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德國:僅對12噸以上卡車收費
德國擁有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如今,德國也是歐洲少數幾個對轎車不收取高速公路費用的國家之一。
作為汽車始創(chuàng)國,德國的國家財政承擔了境內所有高速公路建設和維護。在通行費用方面,實行的是客車免費而12噸以上貨運卡車收費的分類計費方法。12噸以上貨運卡車則根據其實際行駛高速里程數繳納相關費用,每輛車每公里費用為1.5歐元。貨車高速通行費用的繳納可在各個加油站的自動繳費機自助進行,也可以通過貨運公司統(tǒng)一收取。表面看來,德國的小型客車并不需單獨繳納高速公路費,但從稅費角度看,在汽油和柴油價格中,以能源稅、增值稅等形式交給聯邦政府,用于公路維護、環(huán)境保護等。
德國有1.1萬公里高速公路,是歐洲各運輸公司穿越歐洲的首選路段。東歐10國加入歐盟后,德境內卡車劇增,時常造成交通堵塞。按照德國于2002年通過的《高速公路養(yǎng)路費法》,從2005年1月開始,德國開始對12噸以上的卡車收費。
德國的高速公路網絡是全歐洲最大的也是最貴的:不僅采用了安全保障、救援、電子顯示與監(jiān)視、人工監(jiān)督、導航等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系統(tǒng),還有厚實的路面,先進的易排水結構,使得德國的高速公路幾乎沒有裂縫和坑洞。德國高速公路的事故發(fā)生率不但在歐洲屬于最低,還低于美國。
日本:收費頗高但可打折
截至2010年4月,日本高速路總長度為9126.8公里,全部為收費公路。對于這一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地形狹長的島國,幾乎達到了全覆蓋。
大部分日本的高速公路按里程收費,征收標準全國統(tǒng)一。裝有里程表的普通車輛6公里以內500日元(約合人民幣28元),每6公里收費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元),上限為900日元(約合人民幣51元);未安裝里程表的普通車輛一次性收費900日元。除了按照固定線路里程收費以外,主線上還有收費站,因此如果從九州南部的鹿兒島一直開到本州北部的青森,過路費接近40000日元,約合人民幣2269元。
日本高速公路普遍采用各種打折方法。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里程在100公里至200公里之間的,超出100公里的部分可優(yōu)惠25%,如果超過200公里,則超過部分可優(yōu)惠30%。
另外,日本還啟用電子通行費征收系統(tǒng)(ETC)來緩解擁堵。目前日本的高速公路幾乎全部使用ETC。裝在車上的車載器和收費站的天線進行無線通信,汽車以20千米/小時以下的速度順利通過收費站,費用則通過信用卡功能后期支付。調查顯示,隨著ETC利用的增加,堵車發(fā)生次數和堵車地點都大幅減少。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fā)展以及業(yè)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yè)、機構、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