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世界云計算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涉足云計算領域,中國國內也是在各產業鏈的共同推動下掀起一股強勁的“云計算”熱潮。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五個試點城市在帶動下,全國各地政府都開始籌備云計算發展戰略規劃。
但是我們冷靜下來觀察,在不斷持續升溫的云計算背后,基礎設施建設支撐不足,寬帶網速跟不上腳步,服務種類有限,產業鏈不全面這一系列諸多問題都在牽絆著國內云計算的發展。近一兩年,我國地方城市經歷了躍進式云計算發展,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繼2010年被列為我國首批云計算試點城市后,五個城市率先在全國鋪開云計算建設。
云計算百家爭鳴
據可靠機構調查結果顯示,北京祥云工程、上海云海計劃、廣州天云計劃、深圳鯤云計劃、重慶云端計劃、寧波星云計劃、無錫云谷計劃、蘇州彩云計劃等眾多云計算項目正在紅紅火火的展開,參與祥云工程的中外企業已有100多家,以“基金+基地”的運作模式,閘北區著力打造上海云計算產業基地,集聚云計算企業近百家,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在深圳也已經建立起云計算相關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程實驗室8個,重點實驗室11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6個。
國家政策和市場的開放條件已經具備,各云計算公司也紛紛嗅著氣味參與進來了,阿里云、百度、新浪等互聯網企業,神州數碼、華為、浪潮、曙光等一系列IT設備廠商,還有國內運營商等企業紛紛聚焦云計算。在面向企業和開發者的PaaS云平臺國內發展的腳步還是很快的,此外,華為、神碼、浪潮、曙光等ICT制造商在云計算專用服務器、存儲設備以及企業私有云解決方案等領域也是收獲頗豐。許多運營商也開始向IaaS服務商轉型。
國內云計算遍地開花
據了解,上海市云計算發展主要以企業為主體,并由企業推進來發展云計算產業。目前上海市政府一些政府外網數據交換服務由東方有線等公司云系統承接,同時在產業政策制定方面,也以企業為中心。在人才培養方面,積極號召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設立并招收軟件工程碩士云計算方向,幫助學校招生以為更多的企業培養云計算專才,同時配以“基金+基地”模式,在2012年認定10個云計算示范項目。
企業紛紛示好云計算
廣州地區在推動云計算產業發展時,發揮了國家信息通信樞紐優勢,大力推進“光網城市”、下一代廣電網、第四代移動通信網和傳感網絡建設,實施“千兆進企、百兆到戶”的寬帶工程,全面推進泛在寬帶網絡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節能、低碳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布局,規劃建設一批集計算、存儲、平臺、服務于一體的新一代云計算中心,提供多層次云計算服務。
并且,在云計算技術與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移動互聯網等融合方面,國內的云計算企業和廠商也是在不斷創新。移動互聯、網絡教育、網絡文化、數字家庭等資源整合項目也使得云計算在服務方面有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基礎,面向社會大眾的智能電網、節能減排、地理空間信息、智能交通等云服務也深入人心。
云計算良性發展是王道
真正的云計算不在于建設產業園的數量多少,裝備服務器的數量,而是在于用最少的資源來滿足最大化的需求,知名的IT巨頭、風險投資商,各地方政府也紛紛打出云計算的招牌建設高新開發區,并吸納云計算產業群體進駐。如此看來,云計算儼然已經成為地方拉動經濟的"新引擎",但我們還是應該對云計算有一個長久、良性的規劃。
現在許多廠商都在宣傳大力發展公有云,但實際情況是,由于各地區各城市有著自己的不同的地理差異、地域文化差異,因此對于公有云的建設也就褒貶不一,但筆者認為,公有云理應是全國、甚至全球的。沒有規模效應的公有云會造成成本昂貴,效益驟降。但是中國不同省市單位之間的協同沒有可參考模式,每個地方都希望公有云的“中國夢”在他們的地盤夢想成真。重復投資建設,沒有核心競爭優勢,這樣的公有云很難成功。
中國云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理事長,原郵電部、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在第五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致辭時表示,中國云計算產業面臨基礎設施支撐不足、寬帶不寬、服務種類有限、服務規模不大、產業鏈不全等諸多問題。
在云計算產業收費的問題上,隨著未來大帶寬、大數據、推進云計算應用、推動基礎性、系統性信息服務等云計算服務的快速發展和興起,當用戶和大眾能夠切身感受到云計算給我們帶來的益處時,各云計算廠商再收費也不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