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規劃是建立完善綜合運輸系統的重要保障,是解決目前道路交通問題的根本措施,是獲得最佳交通運輸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城市交通科學化、現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現有道路交通設施的重要環節。所以,一個好的城市交通系統規劃對其交通和發展極為關鍵,在系統規劃這方面,歐洲中部的國家瑞士很值得學習的樣板。文中主要介紹瑞士集約、高效的交通系統,可作為國內城市交通規劃實踐工作的參考與借鑒。
1.瑞士交通系統現狀
瑞士綜合交通系統構成圖見圖1
2.瑞士城市交通系統規劃
(1)軌道交通系統
瑞士大部分城市如日內瓦、蘇黎世、洛桑、伯爾尼等城市公交系統均以有軌電車為主,線路布置在道路中央,長大站臺結合人行道、交叉口布置。這種布置方式有效地避免了與社會車輛的交通沖突,提高了軌道交通系統的效率,使得乘客能快速、準時到達出行的目的地。另外,城市道路普遍不寬,道路中央除了布置上下行有軌電車外,單方向基本只剩一個機動車道,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公交優先的理念。
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使得當地居民并不像美國很多城市那樣主要依賴小汽車交通來完成出行目的,在城市中甚至一半的居民都沒有自己的小汽車。較少地使用小汽車,頻繁地使用大容量公交,不僅緩解了城市交通擁擠,而且對城市環境塑造、城市品質提升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這種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很值得借鑒。
另外,對軌道交通通道的利用,瑞士很多城市的做法也體現了靈活性。在一些交通性道路上,軌道交通通道擁有獨立路權,其他車輛是不能占用的;而在一些相對次要的道路上,小汽車可以借助軌道交通通道,與軌道交通混行,這可通過交通標線進行辨識。不得不提的是,在瑞士一些城市的CBD地區,其道路是禁止機動車進入的,而同時布置著便利的有軌電車線路。這為CBD地區的繁榮帶來了一定的保障,同時也為CBD地區經常性的交通擁堵問題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法。見圖2。
(2)道路交通系統
瑞士各城市道路條件并不是很好,而且坡度都比較大,尤其是蘇黎世,很多道路坡度都超過了我們國內的規范要求。反而其道路系統的運行效率都普遍高于國內,車輛運行速度快,交通安全也有保證。這說明瑞士人的車輛性能、駕駛技術、交通安全意識、交通法制意識普遍較高,這也正是國內很多城市所缺乏的。
道路系統一方面作為軌道的敷設走廊,另一方面為社會機動車輛提供通行服務,這種雙重功能決定了瑞士道路交通系統的復雜性。然而它的道路系統規劃運營是成功的,并沒有多種交通方式在同一走廊上共享造成的那種混亂局面。這應該歸功于有軌電車,使得瑞士民眾的出行不至于過分依賴小汽車,從而營造了一種良性循環的格局。瑞士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規劃方面,對城市機動車的運行速度進行了分區限制,如核心區30km/h限速區等,規劃有效地控制了行車速度,確保了交通安全。對機動車、非機動車、步行系統的路權進行明確劃分,在交通參與者遵守規則的基礎上,也提高了交通系統的安全性。
(3)靜態交通系統
瑞士國土面積小,可建設用地相比我們國內而言非常有限,因此對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進行大規模建設是不切實際的。這在靜態交通系統建設方面也有所體現。日內瓦、蘇黎世等城市靜態交通系統布局以零星分散為主,以適度集中布置為輔,很少有大型的停車場地。零星分散布置方便了交通參與者的使用,提高了設施的服務水平,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利用建筑退后空間,城市內的零星場地靈活布置社會停車場,是瑞士停車系統的特色。另一方面,結合路側布置大量的路內停車,對停車問題的緩解也帶來了很好的效果。除了交通性主干路外,很多城市的很多道路結合有效率的交通組織都布置有單側停車或雙側停車。另外,日內瓦等城市的很多場所還規劃有摩托車、自行車停車場,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用硬隔離分開,以做到互不侵占。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