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開始,部分城市開始公布智能交通投資方案:廣州2011年新增70公里公交專用道和原有公交專用道上安裝60套新型電子警察、63個交通監控以及8條公交線路的106套公交車車載式電子警察;武漢2012年全市增設電視監控點200處,增加300個路口的電子警察;鄭州2011年鄭州市新建視頻監控600處,主干道實現無縫隙覆蓋;城市智能的投資似乎迎來不斷加碼的前景。
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項目共有57項,環比增加43%;合計市場規模13.8億元,環比增長19%。2011年前三季度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項目合計已達到127項,超2010年全年千萬項目69項;合計市場規模已達到36.4億元,超2010年全年千萬項目市場規模65%。
城市智能交通高景氣度主要有兩方面原因:1、我國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隨著中小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交通擁堵已經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二、三線城市;2、城市智能交通的不完全依賴于國家投資,有更好的盈利模式。與鐵路、公路不同,城市智能交通項目具有良好的盈利性。哈爾濱“電子警察”于2006年8月正式上崗,建設之初投入4500萬元,每年運營和維護費用在600萬元左右,每年罰款額達2500萬元,2-3年即可收回成本。
相比于城市智能,鐵路、公路智能交通建設面臨壓力。2011年以來,中國的鐵路和公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顯著放緩。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已經連續8個月同比減少,公路固定資產投資則在10月份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交通領域固定投資增速在今年初上升至30.7%之后,開始一路下跌,10月份跌到4.1%,而這主要是鐵路投資下降所致。
綜合來看,明年國內的智能交通建設將可能分化:如果政府投資繼續維持低位,鐵路和公路的信息化投入也難有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經營將面臨較大壓力。對明年的城市智能交通建設我們持樂觀態度,行業的高景氣度有望持續,銀江股份和易華錄是其中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