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中國要求外國汽車制造商與國內制造商組建合資企業,并在全國建立汽車推廣細則,吸引投資,給中國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決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但似乎中國至今都沒能夠建立出一家算得上強勢的本土品牌。
在過去兩年中,中國本土品牌大范圍失去本地市場份額,更多的傾向于通用、大眾等品牌的產品。相反,隨著合資品牌的渠道下沉,導致多達一半的中國自主品牌在外來三年內計劃出口海外自救。
力帆汽車副總裁廖雄輝對彭博社表示,在過去30年內,我們致力于以市場交換技術,但我們從未得到任何關鍵技術。至今為止,中國汽車產業仍然處于起步狀態。
中國汽車被指“食物鏈最底層”
根據7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外資和合資品牌占乘用車市場的63%,自主品牌的份額從2010年1月的49.2%下降到了37%。
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在食物鏈中處于底層位置,相比于本土品牌,國際品牌擁有更多的技術和更好的工藝,福特汽車公司亞太和非洲地區總裁韓瑞麒如是說。
而合資企業的利好政策并沒有使他們創造有競爭力的本土品牌,中國政府愈發依賴于外資車企帶來的利潤,而忽略了自己的汽車品牌。大和資本市場香港有限公司稱,外國合作伙伴不愿意轉讓關鍵技術,但國有企業真正在乎的也并非關鍵技術的把握,“他們更關注銷量和利潤”。
最大的市場
毫無疑問的是,中國自09年推出的汽車鼓勵政策,令它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提供了30萬個就業機會,占據中國總勞動人口的11%。
根據JDPower和Associates統計,全球大多數主流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組裝產品出售,共計410款。
在可靠性研究方面,中國汽車本土品牌份額的下降,與外觀、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落后有著直接關系,同時,自主品牌產品的故障率比國外品牌故障率多了75%。
產品的認知
JDPower商業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稱,不僅是產品的品質,改變對自主品牌的看法仍需要漫長的時間。
即使他們做出了令人滿意的車身外觀,消費者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的口碑傳播才能真正改變品牌的看法。
在外觀設計方面,多家自主企業挖角國際知名設計師,其中包括:北汽控股聘請了法拉利設計師Daytona作為首席射擊館,華晨汽車聘請了VicedoMINI設計公司資深設計師,長城汽車則聘請了奔馳前任設計總監安德烈。
全國冠軍
自主品牌同樣在尋找出路,目前為止自主品牌出口量躍增50%,根據官方貿易稱,俄羅斯是中國汽車最大的出口目的地,而巴西是增長最快的。
但本月澳大利亞下令召回長城和奇瑞含有石棉的產品,令自主品牌海外產品的野心收到較大影響。
同時,為了鼓勵本土企業合并,中國政府出臺了在汽車行業建立落后企業退出機制。
部分本土品牌現狀
但即使是大型汽車制造集團,他們的自主產品也并不好過。上汽、東風、一汽集團的利潤不到10%。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91年上海牌停產后,上海汽車與大眾生產sata那轎車,2007年,上海汽車推出榮威品牌,去年銷售47832輛汽車,占上汽集團的1.3%。東風與日產、本田、PSA、起亞四家合資品牌生產的合資品牌產品占總銷量的66%。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