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
結合我市實際,《計劃》內容主要從總體情況、工作目標、重點任務、重點工程、空間布局和保障措施六個方面入手,對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現狀進行分析以及指明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基礎研發能力明顯增強,培育一批智能零部件供應鏈重點企業,實現網聯化先發引領、智能化大幅躍升、電動化全面滲透。
計劃全文
一、總體情況
?。ㄒ唬┌l展現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汽車制造、信息通信、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興業態,產業鏈條長、科技密度高、帶動作用強。深圳是全球首個公交出租車全面電動化的城市,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我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1066億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4.4萬輛,公共充電樁9.7萬個,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145公里,率先在媽灣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示范應用。
?。ǘ┐嬖趩栴}。一是自主研發能力有待強化,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核心技術亟待突破,高水平科研機構相對較少。二是產品競爭力有待提高,需要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加快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三是公共服務平臺支撐相對不足,缺少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檢測、認證等服務平臺。四是配套基礎設施有待完善,路側感知單元、智能交通設施等尚未鋪開,限制了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拓展。
?。ㄈ┌l展機遇。一是新一代信息產業基礎穩固,具有實現網絡通信與交通設施深度融合的天然優勢,有助于在車路協同方面先行突破。二是電動汽車產業鏈條完備,有助于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在技術上互相融合、互相補充。三是先行立法保障產業有序發展,率先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立法工作,將有力支持示范應用和商業化探索。四是下游應用市場潛力巨大,在出行、物流等綜合交通運輸領域擁有多場景、多樣化應用需求,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基礎研發能力明顯增強,培育一批智能零部件供應鏈重點企業,實現網聯化先發引領、智能化大幅躍升、電動化全面滲透。
?。ㄒ唬┊a業整體實力持續增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形成10家以上營收超百億企業和20家以上營收超十億企業的戰略梯隊,培育和引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產業集聚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和應用高地。
?。ǘ┊a業生態體系更加完善。推動頭部企業提升整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集成能力,在車用無線通信、智能感知系統、車載計算平臺、云服務終端、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施等重要環節培育一批優秀企業,形成“1家頭部企業+N家零部件龍頭”的發展格局。
?。ㄈ┳灾鲃撔履芰Υ蠓嵘?。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5%,建成各級各類創新載體40個以上,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關鍵設備核心技術逐步實現自主可控,重點領域掌握一批核心知識產權。
?。ㄋ模┬滦突A設施加快部署。加快部署結合感知、通信、邊緣計算等能力為一體的智能路側設施,完善充電、加氫等設施,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區,構建功能完備、布局合理、運行穩定、智慧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
三、重點任務
?。ㄒ唬┨嵘夹g創新能力。支持感知、決策、通信和全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領域關鍵設備產業化,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向高端躍升,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深化車輛、信息交互、基礎支撐關鍵技術等研究,加快推動“人-車-路-云”一體化。(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ǘ┐龠M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逐步發展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品供應商、關鍵系統集成供應商。積極布局一批支持技術研發、安全監管、準入認證的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業研發測試、評價服務能力。整合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及技術,開展產業共性技術開發與應用,爭創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苿由虡I運營落地。依托路側感知、邊緣計算和車路通信技術,選擇部分有基礎有條件的區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在載人、城市環衛作業、載貨等應用場景的規模化試運行。探索城市級智慧交通綜合應用,支持企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出行、物流等商業運營服務。(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晟苹A設施服務。加快建設深圳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范平臺,打造車路一體的全方位、多場景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基地。推動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穩步推進部分高速公路的C-V2X覆蓋。建設覆蓋全用車場景的綜合能源補給設施,滿足新能源車輛能源補給需求。(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嫿ǚㄒ帢藴鼠w系。鼓勵企業、科研院所積極參與制定行業、國家、國際標準,推動標準體系建設與技術發展、產業需求相互支撐。制定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的準入條件和配套規范,建立有利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生態。(市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持續推進關鍵領域研發,圍繞感知決策算法、關鍵設備和零部件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突破高級別自動駕駛核心技術,提升車載數字模塊間信息傳輸效率,完善高靈敏、低誤差的線控操縱功能,實現復雜交通場景下的實時決策和對車輛制動、轉向、驅動的統一控制。(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產業引領躍升工程。鼓勵企業進行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化及標準制定。支持企業提供通信芯片、通信模組、車載單元和路側單元等全套解決方案。支持車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計算平臺等關鍵產品的研發制造生產。(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能力建設工程。新建、提升一批車輛設施、信息交互和基礎支撐關鍵技術領域的國家級、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引進高水平科研團隊,探索復雜系統體系架構、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車路交互、網絡安全等產業基礎性、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發。支持開展數字化道路監測系統、多接入邊緣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虛擬仿真、軟硬件結合仿真、實車道路測試等技術和驗證工具。(市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支撐平臺培育工程。支持國家級檢測檢驗機構在深設立區域中心,打造服務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檢測檢驗、研發中試、標準修訂以及產業孵化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依托重點企業創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中心,重點突破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商業應用孕育工程。支持企業在固定時段、固定區域開展多模式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推廣智能網聯汽車載人運輸服務,建設智慧公交示范線,探索開展智能網聯出租車、公交商業化運營。積極推進純電動化無人配送、無人集卡等物流運輸服務在產業園區、機場、港口等場景的規?;瘧谩?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基礎設施保障工程。結合交通信號燈及控制系統、交通監控系統、道路感知系統、道路氣象檢測器等設備的升級改造,在城市重點區域部署具有多模通信功能的路側單元。鼓勵車企提高車載通信模塊前裝率,構建集感知、通信、計算等能力為一體的智能基礎設施環境,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逐步擴大車聯網覆蓋范圍。積極推進建設兼容多類車型的大功率高壓直流充電站、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和加氫站。(市交通運輸局、公安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規范標準建設工程。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實際,規范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準入、使用、監管,動態調整路測要求、運營區域等管理措施,積極探索開展準入管理和產品應用。吸引國家級標準組織在深落戶,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參與制定智能網聯汽車功能檢測、數字孿生測試、信息安全監管等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市交通運輸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產業空間集聚工程。引導形成特色集聚、區域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加快南山區智能化、網聯化關鍵技術研發,搶占智能零部件創新制高點。推動坪山區提升智能、電動零部件和整車集成能力,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測試驗證。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生產制造,打造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和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地。(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國資委、南山區政府、坪山區政府、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空間布局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重點布局坪山區、南山區、深汕特別合作區,坪山區兼具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功能,南山區為研發設計,深汕特別合作區為生產制造。其中,坪山區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要開展智能網聯交通測試示范平臺建設、整車制造、多場景應用測試驗證等工作。南山區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引領區,主要開展智能算法系統、激光雷達、車載通信等智能化、網聯化關鍵技術研發。深汕特別合作區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發展區,主要開展智能座艙設備等汽車零部件核心產品的研發、生產與制造。(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國資委、南山區政府、坪山區政府、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統籌協調。統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協調解決跨區域、跨領域和跨部門重大問題。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各責任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相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用多元化扶持方式,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產業化和應用示范,完善產業鏈薄弱環節。加大政府引導基金支持力度,支持設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基金,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向產業重大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對優質初創型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快人才培養引進。依托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創新創業平臺,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多領域人才體系。鼓勵產學研用聯動,支持開設智能網聯技術核心課程,協同培養汽車與信息通信、互聯網等領域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市人力資源保障局、教育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創新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強宣傳推廣,提高社會公眾對智能網聯汽車的認知程度,為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健全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建立適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的監管體系,強化行業自律,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